2)第七十一章发行黄金券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是经济学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

  虽然大明宝钞因为滥发无度,而臭名昭著。

  但在宝钞发行前期,可是支撑了大明一个时期的辉煌与繁荣。

  谷/span大明宝钞问世前,明朝几乎天天愁钱,俸禄军费、国家建设,时常闹的揭不开锅。有了宝钞后,这些困境就迎刃而解了。尤其是最大头的军费,对北元战事最激烈的几年,明朝的军费开支,物资钱粮供应,几乎全是宝钞买单,撑着明朝追亡逐北,终于打出和平环境。

  同样起大用处的,更有朱元璋时代的农业工程建设,整个洪武年间,明朝多次启动空前人力,大修农田水利和驿道,三十年里单是水利堤坝就修了五千多,塘堰更修了四万多,明初火速飙升的农业产值,就是这么修出来的。当然,也是宝钞撑起来的。

  张瑞很清醒的承认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不可能一拍脑袋想出一个货币规律,就超出人类文明数千年经验的总结。

  至少在张瑞穿越之前,货币超发还是世界各国的最优选。

  其中最完美的则是瑞士货币,价值堪比黄金。

  之所以选择这种运行方式,是因为人类社会只要不遭遇超级战乱,哪怕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其财富也会逐年积累,最终形成封建盛世。

  张瑞笑着对荀彧说道:“如卿所言,发行黄金券数额至少为黄金储备两三倍。这些黄金券分散出去,在天下商人手中,绝不可能同一时间都兑换出去。”

  有这个前提,孟朝也能学习洪武年间,在中原大地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驰道驿站。

  关于宋朝有没有一亿人还是个疑问。但明朝人口过亿,几乎是史学界共识。

  这显然得益于明朝高度发达的农业与完善的水利灌溉。

  想到能用这笔黄金券兴修水利堤坝五千多,塘堰四万余,张瑞就精神振奋,对荀彧说道:“黄金券只要不滥发,保证适度。这笔财政能极大推进我朝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

  荀彧点头,说道:“某亦以为府库逐渐积累一笔财富,应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尤其工信司已规划出农业区,更应将其发展至极致,以积蓄谷粮。”

  但张瑞并不满足于此。皇室虽富,但与整个天下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只用皇室黄金作储备,能撬动的力量有限。

  张瑞说道:“关于黄金券,朕打算令皇家建立一座子金苑,以黄金券收购各处黄金。”

  子金苑,荀彧一听便明白了这个机构的作用,类似于子钱商人,即放贷商人。

  通过吸纳民间资金储备,再贷款给大豪商,从而赚取利润。

  这个模式后世叫做银行,只是张瑞心比较黑,连存款利息都省了,通过黄金券超过时代的便利性,官府的权威性,吸引豪族将黄金存到皇室。

  虽说制度比较先进,不一定适合当下。荀彧对这种模式也没有充足的把握。但荀彧也没有激烈反对。

  毕竟孟朝从立国那一刻就给自己贴上了使命,其命维新。

  总要折腾、创新一下。

  况且这次尝试,大部分影响都局限在黄金层面。影响的主要是大贵族、大豪商。成功了,全天下受益。失败了,底层百姓受到的波及也有限。

  白鹿币、大明宝钞都没能影响汉室国本。孟朝吸取前朝后世之鉴,尝试改革一下的勇气还是有的。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