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武侠和书迷_林笑的咸鱼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如反思一代人的作品,反应某一个时期人们生活状态的作品都太过于沉重了,虽然文学性有了,但是现在的人很少有能读下去的欲望。相反通俗文学无论是在文字方面还是情节方面都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而张明的世界中,因为传统文学对武侠言情的打压,导致通俗文学的大家如同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不得不对通俗文学做出变革,在传统文学中加上一些属于正统文学中的东西,重新定义了武侠。

  张明接触的武侠就是新武侠,王珏心中自然明白侠为何物。

  所以当王珏看到这个世界的武侠的时候,顿时觉得这个世界的武侠当中,真的没有侠,只有武。世界被单纯的分为黑与白,黑的人人当诛,白的人人敬仰。

  这是不对的。

  江湖哪有这么简单的黑与白?

  人性,家国,儿女情长,英雄凋零又怎么会如此普通?

  不过换一个思路,似乎这种简简单单打打杀杀的武侠小说才是最单纯的武侠吧。

  但刻画在王珏脑海之中的武侠小说却不是这样的。

  记忆中最深刻的几部小说中。

  萧逸的《甘十九妹》,定义了灵性这种东西,对武侠中出现的无限可能进行了一个阐释。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定义了意境这种东西,把武力转变成一种修养。

  上面二人都是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们写的东西格局仅限于纯粹的江湖,没有家国情怀,更符合侠客的自由之道。。

  而梁羽生第一次将国家情怀,儿女情长加入武侠中,成功打开了新武侠的世界。金庸则是将梁羽生的一些理念进行升级,融合,最终集大成。

  有了家国情怀,所阐释的江湖更加生动一些,格局也变得高远了起来。

  或许在才气上,古龙超过金庸,但是在成就上,金庸远超古龙,格局和对新武侠的理解上,两人的偏差最终造成了两个人的成就不一样。

  事实上就是如此。

  因为接触的武侠是金庸这种武侠小说,所以金庸的全看了,梁羽生的看了好几本,古龙的就看了两本。萧逸的看了一本,其他的如卧龙生的,温瑞安的都不曾看过,倒是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看过电视剧。

  可能张明不太看重其中的艺术成就,看书喜欢看自己喜欢的,才会造成这种差距。而王珏却是没有机会看原著,一切从张明的记忆之中评判,才会有此错觉。

  略过不提这一些,或许王珏某一个时间点会弄出张明记忆深刻的那基本武侠小说出来。

  书籍数量已经差不多了,前前后后花费了一万多元。本来就是做一个装饰品的东西,不必大费周章。进网吧打游戏的人会选择看小说?仅仅里面休闲的人,会去看小说?

  都不太会,所以这个数量已经差不多了。

  赵芷阳陪着王珏整理那一些书籍,按照书本大小整理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