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一章 外功内变徐徐来(一)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院、弘文院等机构,在右边。

  再看看自己的官阶和实权,估算能坐到哪一块位置,再去那里找一找。要是自己没有低估或者高估的话,肯定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名牌。

  苏携和许临的座位在右边第三排,相比宗泽直接坐在长圆桌上,有点靠后。没办法,中书省里副省级的官员有点多,格物院和璧雍大学又是清闲衙门,比不得兵部。

  吏、礼、兵,尚书省十二部,保留原来六部名号的就它们三家,人称上三部。三部尚书,全部加了垂拱殿学士衔,无一例外。

  苏携和许临看到蔡京走了进来,两双眼睛立即跟随了上去,片刻不愿离开。

  蔡京是下一任太宰的大热门,甚至有赌坊悄悄开出盘口,蔡仆射为新太宰的胜率大过其他大臣。

  他跟往常一样,满脸春风,客气地跟遇到的每一同僚打着招呼,看不出半分异常。

  看来蔡计相的太宰位置,稳了。

  苏携和许临知道,这些年官家的国策重点之一是财政和经济。蔡京在这一方面,政绩卓着,升上去是理所当然的。

  相比之下,蔡卞的到来,显得悄无声息,他跟在吕惠卿等人身后,进入会议厅。在前面那些人夺目光彩的掩护下,不声不响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右边第一排靠上首的位置。

  最后是太宰许将与司空苏辙、司寇范纯礼联袂走进来。他在长圆桌正上首的位置坐下,苏辙在左边,司寇在右边坐下。

  许将扫了一眼众人,看到桌位没有空的。

  “都到齐了,那我们开始吧。”

  说罢,许将站起身来,带着全部都站起来的众臣,对着会议厅最前面的一张金漆九龙椅拱手行礼。

  不管官家来不来,都要如此,以示此会议是在官家关注下召开的。

  行礼完毕,大家又坐回位子上。

  “诸位同僚,召集大家来,是宣读官家的御笔上谕。”许将也不啰嗦,直接开门见山。

  《剑来》

  “擢蔡卞为左仆射,加垂拱殿学士...”

  第一句话让会议厅里的人,感觉脑袋上响过一串炸雷。左仆射加崇政殿大学士,妥妥的下一任太宰啊,怎么落到蔡卞头上了?

  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不是他?

  人家做过侍中、左资政,又曾经做过两年右仆射和两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按照新官制的要求,可能就缺一个地方郡州主政的履历。

  可官家也明言过,新官制总得有个过渡,所以前三任可以从权。

  前三任从权?第一任太宰章惇,第二任许将,第三任蔡卞,那么第四任是谁,就呼之欲出了。

  大家似乎又琢磨到什么。

  许将继续往下念,“何执中迁左资政,加垂拱殿学士;常安民迁门下省大理寺正卿,加垂拱殿大学士...”

  不用想了,何执中肯定是下一任司空,常安民肯定是下一任司寇。

  “宗泽迁门下省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垂拱殿大学士...”

  宗泽轻轻舒了一口气,总算是往上挪了一挪。

  可是,为什么现在会加了垂拱殿大学士,等到明年挪正为左都御史,按例是再迁一级,加崇政殿大学士衔。

  可是以往惯例,左都御史只加垂拱殿学士衔,比加了崇政殿大学士衔的司寇兼大理寺正卿要低一级。

  宗泽和许多人都在心里滴咕着。

  许将似乎也听出这些心声,停下来解释道:“官家说了,调整崇政殿大学士名额,尚书省两名,门下省两名,中书省一名。”

  以前大学士有四人,三省一院的主官。现在枢密院退出,三省补了两名,凑成五人。

  但是为什么枢密院使退出内阁?

  天启七年,灭夏首功之臣姚麟出任枢密院使,当时朝野哗然,这可是狄武襄第二啊。许多失意士子和文官们找到了新目标,纷纷弹劾姚麟,甚至在报纸杂志上写文章讽刺。

  不过一年半,姚麟不堪重负,加上身体不适,主动提出辞职。

  只是你们以为风议胜了一局吗?

  *宋朝叫法,正职和副职合在一起。比如布政使和副使,合在一起就叫使副。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