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直接汇报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局面。更重要的是。朝鲜的金氏独裁政权在战争中一去不复返,而新生民主政权成为了共和国在周边地区建立的典范。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甚至能够看出,王元庆主张出兵帮助朝鲜实现民族统一,与他后来在共和国推行的政治改革有内在联系。用一些第三方新闻媒体的评价来说,通过在朝鲜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王元庆获得了很多经验。为后来在共和国推行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说得直接一点。朝鲜的民主政治建设成为了共和国政治改革的试验场,也坚定了王元庆在共和国推行政治改革的决心。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王元庆都是一位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战争爆发前,王元庆力排众议,不但把裴承毅从巴基斯坦调了回来。还让裴承毅负责制订总体战争计划。按理说,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与国家基本政策的战略计利。至少应该由总参谋长负责,如果是赵润东与纪佑国,肯定会亲手把关。王元庆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一名陆军中将,就足以让人觉得震惊了。当裴承毅提出“先东后西”。从东线包抄印度战略大后方,以全面击败印度为根本目的的战争计划时。王元庆再次力挺裴承毅,全盘采纳了这份战争计划。要知道。当时连项铤辉都认为目标过于远大,应该把重点放在西线,通过占领新德里迫使印度投降。然后与印度签订一份打手不平等条约。”以维护共和国国家利益、控制南亚地区为战争的主要目的。支持项铤辉的人并不少,包括顾卫民、叶致胜、阎尚隆等国家领导人与中央政府高层官员。在此情况下,王元庆仍然丝毫没有动摇,坚决支持裴承毅的战争计划。虽然战争还没结束。但是打到这个时候,已经证明裴承毅的计发比项铤辉的想法更加符合现实

  从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王元庆不但有军拳头脑,而且比很多将军还要厉害。

  随着博帕尔集团军全军覆没。东线决战迎来了第二个转折点。如果从整场战争的角度看,下一阶段的进攻行动将决定战争的发展方向。

  身为前线总指挥,裴承毅很清楚接下来的选择。

  “收剧回去汇报战况的命令时。裴承毅就知道,元首也看出凡“九的发展方向,而且与裴承毅一样。对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也就是战争的具体发展方向很有想法,不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让前线总指挥赶回去。

  到达首都郊区的空军基地后。前来迎接裴承毅的参谋军官没有把他送往总参谋部,而是带他去了元首府。

  项铤辉先到一步,正在与王元庆商讨事情。

  让秘书替裴承毅准备了一杯绿茶后,王元庆只把项铤辉与粪承毅留了下来。

  “时间宝贵,我就不多罗嗦了。

  。王元庆幕裴承毅点了点头,开门见山的说道,“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