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白俄罗斯战役(2)_新二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第六、第十六集团军以及远程航空兵、国土防空军航空兵的一部分,投入到北线的战场上。这样一来,在即将开幕的这场战役中,苏军可供投入的作战飞机,就达到了五千余架。

  随着一步步战前准备工作的就绪,战役最后地发起时间终于到来了。

  八月二十四日。就在德军还在担心苏军从南线发起进攻的时候,震天动地的炮声,从西德维纳河上传来。苏军对德军北线发起的大规模突然袭击开始了。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撕裂德军设在西德维纳河一线地区的防线,数十万苏军以六个进攻地段为重心,从一开始就发起了令人不寒而栗地大规模的冲锋。

  为配合步兵队伍的推进,减少他们所遭受地敌方阻击,担任此次战役炮兵总指挥的沃罗诺夫将军,在战前将炮兵的主要力量做了一些有效的调整。他要求炮兵的助攻力量,必须得到集中而且是最大程度上发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在每个苏军进攻地段上,以每公里正面一百五到二百门的数量,密集构建炮兵火力阵地。在战役过程中,炮兵的射击也不再是以往那种漫无目的的狂轰滥炸,而是代之以掩护步兵推进的新战术 ̄ ̄双层徐进弹幕射击。

  什么叫双层徐进弹幕射击?要想搞清这个战术名词,那就要把它一点点拆开来看。弹幕射击很容易理解,那就是以强大的炮兵为依托,以密度极高的炮火,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类似于幕帐的覆盖式打击。而徐进弹幕袭击,顾名思义,那就说这种覆盖性的炮火打击是移动的,它的打击区域是以步兵的进攻方向为指导,逐渐向敌人防御的纵深地带徐徐推进的。做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在徐进弹幕射击的过程中,执行进攻任务的步兵,与炮兵所构筑起来的火力覆盖区域,就像是一辆压路机的前后轮。无论步兵这个“后轮”如何的推进,他们始终是处在己方炮兵的提前掩护之下,他们所进攻的敌方阵地,都是已经被己方炮兵所耕犁过的了。

  徐进弹幕射击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层徐进弹幕射击,这种炮兵战术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它一般要求炮兵七分钟一次齐射,从而为己方步兵的推进扫清障碍。而今,苏军采用的是双层徐进弹幕射击,其平均射击频率也是七分钟一次齐射,只不过这炮击却分为两层。其第一层是犁过敌方的阵地,为己方步兵的冲锋提供炮火掩护,而第二层炮击,则是针对那些躲进防御阵地内,从而逃过第一层炮火洗礼的敌方步兵,这突如其来的又一次覆盖式炮火袭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杀伤这些幸存的敌人。

  毫无疑问,这种滚筒一般,将炮火以覆盖型打击的威力持续前移的炮兵战术,首先需要地就是数量惊人的炮兵集团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