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1章 南方战事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区一带淹没。

  幸而有少量甲十师的水师和太平军水师黎振辉一部的大量船只,讨虏军将士损失不是太惨,但仍旧让乙三师和乙六师被洪水吞没近一千五百余人,军粮和沿途的俘获财物更是悉数被洪水冲走。

  最为惨烈的是淮安府城外、运河沿岸的城镇、村庄里的百姓,有上十万人家园被毁,上万人被洪水冲走,数千浮尸水面,而淮安府城内,幸得城墙阻挡,水势上升较慢,但也死伤数千人。一时间,整个淮安府一带,尸横遍野,处处哭声。而且,最关键的是,粮食没了,洪水退去之后,马上便面临着饥荒和瘟疫,只怕到时死的人还要更多。

  清妖的这一决口,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讨虏军无力再继续北上进军了。而淮安府知府恒廉率亲信逃窜,山阳县知县顾思尧率领乡绅百姓开淮安城投降讨虏军。虽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了淮安府城,但也接过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不过,讨虏军在以林启荣为首的将领率领下,组织营救。数百船只四处搭救落难百姓,并将城中被淹百姓移往高处。

  幸好,山阳知县顾思尧倒算为民的清官,对于清廷如此做派,不顾百姓故意决口黄河,异常失望,又看见讨虏军将士对待百姓甚是关爱,便率领乡勇,配合讨虏军将士,维护城内治安,积极安抚、营救百姓。

  淮安府一带在四年前便发生过一次黄河自然决口,当时洪泽湖、六塘河大溢,洪泽湖最高水位也让淮安城进水,而咸丰二年开始,淮北大旱,运河断流,沟塘无水,地表开裂,遍野如焚。淮河流域又遭蝗灾,飞蝗蔽日,黑压压,乌沉沉,滚作隐雷,过境处齿噬牙咬,禾苗草木俱尽。

  遭灾后的淮安,直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又遇此次洪灾,众百姓本以为没了活路,不想在讨虏军的积极赈灾下,甚至将军中的兵粮也拿了一半出来赈灾,活人无数,让淮安一带的百姓活命无数。

  于是乎,乡野间奔走相告,人人愤怒清廷的残暴罪恶,称道圣国的宽厚仁慈,善待百姓,一时间,讨虏军声势大振,乡民向讨虏军提供满清的情报,各地驻防塘汛哨兵,被乡民俘获扣押,交送讨虏军处理。

  待洪水退去,驻留在淮安府城一带半个月的讨虏军,加入了二万余名山阳青壮充当勇壮胁从军,一路随行,往北征战。

  林启荣等率讨虏军将士从洪泽湖和运河两路杀出,进入黄河,将胜保率领的一万不到的清兵杀得大败。在淮安周边百姓的拥护支持下,讨虏军兵分两路,分别沿黄河和京杭大运河西进北上,进军神速,乙三师和万余太平军攻往徐州府城;乙六师和黎振辉水师加上山阳壮勇一路攻占宿迁、邳州,进入山东地界。

  冯云山看完南方讨虏军将士的进军情况,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