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08 生命_星路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便世界上真的出现了毁灭世界的机器人,而这种机器人的软件也必然是由人类自己编写出来,并亲赋予给机器人的。

  所以,真的有世界毁灭的那一天……灭世的不会是智能机器人,而是赋予机器人毁灭命令的人类本身。

  然而虚拟人格,从本质上就与地球上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

  还是那句话,它本身是以硬件方式实现的。

  虚拟人格的制造方式简单得令人无法想象——利用零晶的可塑性,制造出

  抱歉写不完了,一会修。

  另一个然而生物的智慧之所以存在

  虽然看上去非常复杂,

  几乎所有动物的大脑都基于同一个原理

  然而当他看完整篇资料后,对于人工智能、对于生物生物思维、甚至对什么是生命都产生了深深的疑问。

  然后他又重新看到了开篇这句话,觉得再没有什么能比这句话更能清楚的描述虚拟人格了。

  得到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后,再通过上行网络(轴突)将信息传递出去。

  那么当无数人的想法传递、交流、汇聚、融合到一起后,就成为了网络舆论。

  或者再换个更直观角度:

  神经细胞就像个处理器,树突接受信息输入到处理器中,得到结果后由轴突输出。

  处理器接受信息,得出部分结果后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处理器接着计算,最终的出来个结果。

  而这个过程并不是线性的,一个处理器(神经元)处理完后再由处理器(神经元)接着计算。人类思考时,这个计算过程是动态且并发的。

  无数神经元按照自己固定的算法同时计算同一个问题,不断的接收其他神经元的信号修正自己的信息,并持续输出结果。

  以人类的大脑为例,全脑有着将近1000亿个神经元。

  与早期的“科学”宣传不同,人类的大脑并没有所谓的“开发度”——事实上人的每次思考时几乎会调动所有的神经元细胞。

  每个神经元的都相当于一个微型处理器,而人脑中这近千亿计的微型处理器随时随地都在以动态、非线性、并发的方式工作……其处理能力的强悍自不必多说。

  人脑数据运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硅基的电子设备。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实现方式时,只能以软件的方式来模拟人类的思考过程。

  地球上的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对它又惧又怕,甚至衍生出无数机器人毁灭人类甚至取代人类的小说和电影。

  然而实际上,按照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还看不出真正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出现的可能。即便世界上真的出现了毁灭世界的机器人,而这种机器人的软件也必然是由人类自己编写出来,并亲赋予给机器人的。

  所以,真的有世界毁灭的那一天……灭世的不会是智能机器人,而是赋予机器人毁灭命令的人类本身。

  然而虚拟人格,从本质上就与地球上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

  还是那句话,它本身是以硬件方式实现的。

  虚拟人格的制造方式简单得令人无法想象——利用零晶的可塑性,制造出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