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七章 淮大北门_官场之风流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以补贴家用,他还在学校兼教科目;他一家三口人从岳父家给赶出来,从学校这边临时找了一间教职工宿舍安家。

  走过林木浓荫的便道,教职工宿舍在校园的西南角也占了老大一片地。

  跟想象中淮大教授居住的书香庭院不同,走进淮大教职工宿舍区,最先听到的鸡鸣犬吠。

  不少淮大教师家属在小区院子里搭了简单的鸡舍狗棚养些土鸡瓦狗,有几分农村安置房的气息;还有不少绿化地给辟出来种了瓜菜。

  沈淮对这种种情形自然熟悉,秦大伟倒是不明细情的在旁解释这院子里养的鸡狗:“建国初讲究一个阶级成分,那时候淮大刚把新校区搬到这边,周围都是农村,很多青年教师也就娶了附近人家的农村女孩,所以不要看这大院里院士有大半打,农村老太太也有不少。不过很多人也是经历过物资贫乏的年代后,都有些后怕了,有地也就习惯性的辟出来种菜养鸡……”

  沈淮点点头,说道:“我们记忆都深刻,更早没有经历,但十年动乱期间,我在农场度过童年。听着农场应该不会缺吃的,实际上吃顿白米饭都难,有年过春节吃饺子,我吃撑了有半天没能站起来……”

  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秦大伟听着也是哈哈一笑,彼此更能拉近距离。

  杨林临时安家的是校内最早的筒子楼,红砖裸露在外,都有风化的痕迹,楼前的铁栏杆也是锈迹斑斑。

  现在十点半刚过,已经有人家在过道里生火做中午。

  淮大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zhongyāng财政直接拨款,二是地方财政拨款,三是自筹。淮大在地方财政拨款上缺口很大,整体办学科研经费吃紧,教职工的住宿条件也难谈改善。

  说是单身宿舍,很多青年教师都在单身宿舍里安家后接下来结婚生子,满眼望去,楼道里晾了一长溜尿布。

  虽然教工食堂的伙食不错,相对也较廉价,但青年教师家庭的收入有限,大多数人家都在过道或楼梯间里两三户装一台煤气灶、煤球炉用来生火做饭——这一点跟沈淮他当年离校时并没有太大的长进。

  见沈淮看着凌乱的楼梯道出神,秦大伟笑着说道:“现如今啊,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市井街巷人人都嘲笑读书无用,知识改变命运现在都成一句瞎话。我是农村孩子,对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深有感触的,要不是当年顶了个淮大的名气,徐丽可不会看得上我。不过啊,知识经济真要深入人心啊,可能还要等些年……”

  楼道、过道做饭洗衣的青年男女,看着普普通通,但都可以说是国内当前的青年精英,看着他们的生活如此的清贫跟寒酸,沈淮心里颇有感触,想起当年他同系也有好几个同学留校工作,多年未曾联系,也不知道他们当下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