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8章 开始辍朝_大明皇太孙朱由检方从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忠贤打人,刘若愚救人,起到的效果自然不同。

  魏忠贤为君解忧,朱由检直接赏了他二百两银子,虽然没在职位上有所提升,但通过这事儿他在朱由检心里的地位有所提高。

  司礼监掌印太监以下的秉笔太监,是根据在皇上心里的地位排名的,魏忠贤此时已经相当于司礼监三号人物了,仅次于掌印的李恩、掌管东厂的曹化淳。

  刘若愚像个老好人一样,亲自到太医院看望受伤的官员,命令太医院给他们用最好的药。

  在这场君臣间的较量中,朱由检坚信自己一定会是赢家,要是他忍不住心软了,以后跟朝臣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虽然彻底不去上朝了,但政务还是要适当过问的,尤其是锦衣卫和东厂,更是得牢牢地握在手中。

  内阁里有韩爌他们几个朱由检是放心,他可以专心督促军器局的科学家们。

  ……

  5月1日,军器局衙门。

  朱由检在徐光启等人陪同下视察火器的设计与制造情况,眼下军器局的几个头目分工明确,孙元化研制火炮,原广西道御史毕懋康被调来研制单兵火器。

  徐光启负责蒸汽机,并总督军器局,负责向朱由检汇报。

  至于汤若望,自从他上次不肯参与编撰《天体的奥秘》,朱由检就免了他在军器局的差事,让他专心在钦天监看星星。

  毕懋康一手拿着燧发枪,一手拿着鲁密铳,给朱由检介绍两把枪改进流程。

  在能大规模装备士兵的火器里,鲁密铳是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造价也最高的。

  朱由检要求增强单兵火器的威力,毕懋康等火器专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鲁密铳的基础上进行改制。

  鲁密铳枪身长度接近两米,而同时期,小鬼子的鸟铳长度为一米二。

  增加火器的种类可容易,改进一种火器就难得多了,军器局的工匠们灵机一动,试着将火炮上膛线加到枪管里。

  虽然研究过程不顺利,但成功发明出一种叫“钩刀拉削法”的膛线制作法。

  就是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

  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

  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历史上,早期美洲殖民者制造膛线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其采用的工具是很简单的手动木质机械,殖民者自己就能制造。

  毕懋康手里的两把枪就是有膛线的枪,在枪械范畴里,凡是具有膛线的枪都可以称作来福枪。

  毕懋康把朱由检带到靶场,让两名工匠给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