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5章 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乌鸦笑猪黑的行为很是不耻,但是曾诚和刘怀文等人却又不得不承认朱劲松说的有道理。

  就以大送为例。

  北宋初期,大送每年铸钱量基本在100万贯以上,送仁宗庆历时达到300万贯以上,送神宗时最高年份据记载达到了506万贯,还不算近100万贯的钱铁。

  做一个横向对比:唐代铸币量最多的年份也只不过是一年33万贯,一般年份则保持在10万贯上下,大明近三百年的国祚,所铸的铜钱全加到一起也没有送神宗那一年铸出来的多。

  根据大送历年发行铜钱的数量和磨损量来算,到北宋末年,在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应该在3亿贯左右,然而大宋不仅没有产生通货膨胀,反而还经常性的钱荒,交钞也正是因此而发展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

  钱呢?

  答案是大量的铜钱全都外流了,有的流向了倭国,有的流向了辽国、西夏又或者是后来的金国乃至于南洋诸国,大送的货币已经成了许多国家的储备货币甚至是通行货币。

  换个说法就是大送已经掌握住了这些国家的命脉,只要稍微玩一玩金融手段就能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动荡。

  可惜的是,大送宁肯把钱和地都送出去,也绝不肯把钱花到军队的身上,更不可能放权给那些带兵砍人的将领,以致于大送虽然握住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然而却没有捏死哪个国家的勇气和实力。

  现在的大明当然不在乎这一点。

  首先就是大明的货币是龙元宝钞,这玩意说白了就是户部拿纸印出来的信用货币,其本身的价值远比大送时期用的铜钱更容易操纵,毕竟铜钱还有其本身的价值,而龙元宝钞的价值就必须要大明朝廷承认才会存在。

  其次就是大明的军队也足以保证大明愿意怎么操纵纸币就怎么操纵纸币,只要大明完全不在乎废除纸币所带来的信用贬值等一系列后果,大明甚至可以马上将龙元宝钞变成废纸。

  当然,正常情况下大明也不可能会这么干,毕竟龙元宝钞的价值就是依靠整个大明的信用而存在,不到万不得以,大明绝不可能做出废弃龙元宝钞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一千多的事儿,只会把这种手段当成一个大杀器。

  等到一众大佬们得出来这么个结论之后,刘怀文便忍不住嘟囔道:“那路易十六的胆子也忒小了些,居然只借区区十亿龙元?合着才一亿两白银,也不知道够他干什么用的。”

  刘怀文的话音落下之后,曾诚等一众大佬们再看向刘怀文的目光中就充满了鄙夷和嘲讽——刚刚可数你刘老抠反对的最带劲,现在居然又嫌人家借的少,当真是脸都不要了!

  暗自吐槽了一番之后,曾诚才开口道:“这样儿,回头我让人去寻皮埃尔,看看他们法兰西是只需要借十亿,还是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