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章 先下手为强!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而去,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

  说到这里,管家又咬了咬牙,说道:“为父想着,这一次你们把大公子和二公子都送出海,把他们两个都安顿好,也算是尽了主仆之宜,以后哪怕咱们再回大明来投案自首呢?”

  管家的二儿子忽然开口问道:“主仆之谊?若是我没记错的话,爷爷他老人家当年还曾经说过,咱们家原本也是有地的,只是遇到了灾年,这才把地卖给了柳家。”

  管家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正是柳家当年买下了咱们家的地,才让你爷爷他们勉强活了下来。”

  二儿子却呵的冷笑一声,说道:“历朝历代,凡是遇到了灾年,官府都会赈济百姓,怎么到了他大清的时候就不赈济百姓了?”

  “儿子最近在城里的书馆当中看了些书,也翻了些县志,您猜我发现了些什么?”

  不等管家回答,二儿子便自顾自的说道:“咱家遇到的那个灾年,建夷朝廷原本也拨了些银两用来赈济百姓,只是从国库出来之时便被漂没了五成,等到了省里之后又漂没了两成,府里再漂没一成,等经过了县里之后,最近真正用来赈灾的就只有区区的半成不到。”

  “原本还能用来购买糙米,勉强能让百姓活下去的赈灾银子,到后来竟然连糙米都买不起,甚至连掺麸子的钱都嫌勉强,最后就只能往麸子里面掺沙子。”

  “恰好,那一年,柳家的家产忽然就多了起来,又势趁收了许多土地,这才从一个乡下的土财主摇身一变,成了十里八乡闻名的大善人。”

  管家脸色一变,喝问道:“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些!”

  管家的二儿子呵的冷笑一声,说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柳家自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想在县志里留下了蛛丝马迹。”

  “倘若现在依旧是大清的江山倒也罢了,毕竟常人是看不到县志这东西的,可是现在是大明的江山,县志这东西就摆在书馆里,任谁想看都能看的到!”

  “到这个时候,您老人家还认为柳家对咱们家有恩?”

  管家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喃喃的道:“不可能,不可能,柳家一向良善,咱们家也是多亏了柳家,要不然,只怕你们的太祖父和祖父早就饿死了,你在胡说,胡说……”

  管家的二儿子哼了一声,却也不跟管家辩驳,反而又自顾自的说道:“还有,我等原本是汉家子,是建夷入关之后才被迫剃了头发,换了衣衫,不知有多少汉家子心心念念的想要反清复明,唯独他柳家死心踏地的跟着建夷混,甚至不惜把自家女儿送给建夷玩弄。”

  “可是,父亲莫不是没有听说过大同,济南,广州,四川,江阴,扬州……嘉定?”

  一连串的地名,从管家的二儿子嘴里说了出来:“整个大同,最后只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