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章 朱劲松:朕被忽悠了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亿宝钞却是连根毛都没剩下。

  行,如果说这些宝钞都流入了民间,那倒也算是件好事儿,毕竟大明本身就要推行宝钞以代替金银铜钱,这次兑换光了,下次再接着加印一批也就行了。

  然而等刘怀文派人打探了一番后,却发现大明的市面上只有少量的小面额宝钞流通。

  如此一来,刘怀文可就慌了神了——宝钞没流通起来?钱到哪儿去了?还有,等到秋税的时候该咋办?难道真的要再印上十亿?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彻底慌了神的刘怀文干脆让人把曾诚这个大明首辅给喊来了,接着又一起把事情报给了朱劲松。

  而工科狗出身,半路才转向码字工行业的朱劲松也同样是一脸懵逼。

  按照某孤儿院发行的那些穿越者教科书来看,中原堂口发行货币的前提就是金银本位制度,国库里有多少金银就发多少等值的货币,超发就容易让货币出现贬值的情况。

  这些教科书甚至一再拿洪武年间到正德年间一直增发宝钞,最终导致宝钞信用彻底崩盘的事情来举例。

  包括大明朝堂上的这些大佬们也是同样的看法。

  所以,在发行大明宝钞的时候,一直都遵循着国库有多少金银铜钱就发行多少宝钞的原则,以免忽然出现挤兑的情况,影响到大明宝钞的信誉。

  朱劲松甚至还从内帑中拿出来一千万两注入国库,要求国库做好应对挤兑的准备。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挤兑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反倒是宝钞呈现出了不够用的状态。

  同样想不明白问题根源的朱劲松干脆让锦衣卫跟都察院、御史台的人手去银行查账,同时又派出天地会的人手去民间打探情况。

  然而让人更加懵逼的是,锦衣卫、都察院、御史台、银行四方联手查账,又跟国库仔细核对了半天,最后却只得出来一个账务没有丝毫问题的结论,十亿宝钞都被民间商户们换走了。

  举个例子:张三要交一百八十两的税,那么他需要兑换的宝钞就是一千八百元,但是张三兑换了两千元,其中一千八被他用来交税,剩下的二百元就被他带回家收藏起来了。

  没错,就是收藏起来了。

  张三说了,冲着“黄帝4487年·XXXXXXXXX”的编号,这第一批宝钞就拥有极大的收藏价值,不赶紧拿回家收藏反倒拿出去花?当谁傻呢!

  更关键的是,因为朱劲松和朝堂上的大佬们打算从税收方面入手,以此推动宝钞的发行,所以这发行的宝钞基本上是以百元大钞为主,五十、二十、十元面值的宝钞反倒是占了少数,像分值、角值的宝钞就更少了。

  这也就导致了大额宝钞的收藏属性大于流通属性——你拿相当于一文钱的分值宝钞去买个包子茶叶蛋什么的很正常,你拿个百元大钞去买茶叶蛋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