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7章 终于对货币对动手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句“今年是圣皇几年来着?”

  到后来,地方官府在张贴一些公文的时候也会习惯性的解释一句“今年是圣皇几年”。

  当然,年号跟商人们没有关系,但是财政和货币改革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商人,尤其是银行的存在。

  因为“圣皇五年”的春税还有几个月就要开始征收,大明的商人们也早就准备好了账簿跟银子——在大明,逃税漏税绝对算得上是重罪,民间甚至有逃税一时爽,全家火葬场的戏言。

  所以,每次一到收税的时节,大明的商人们就会如临大敌,一遍又一遍的核对账簿和税银,以免被官府查出来什么问题。

  然而真到了征收圣皇五年的春税时,大明的这些商人们却傻眼了——官府不再直接收取春税,反而要求商人们到新设立的银行去缴存税款,当这些商人找到了新设立的银行之后,却又被告知银行并不接受白银和铜板,只认刚刚发行的大明宝钞。

  没有大明宝钞?去旁边的窗口兑换,一两银子能换十元大明宝钞,十两银子就能换成一张一百两面值的宝钞,换好了宝钞再来交税。

  大明的这些商人们很懵——先把银子换宝钞,再拿宝钞来交税,这跟脱库子放屁有什么区别?

  一文铜钱能换一分新币,一千文或者一两银子就能换到十元新币,反之也是一样的兑换比例……这些商人忽然发现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原本足以发家致富货币差被干掉了。

  虽然大明原本也都承认铜钱和银子,但是吧,每个地方的铜钱跟银子的兑换比例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是八百文换一两银子,有的地方却是一千多文换一两银子。

  当然,这两个地方之间可能隔的有些远,比如山东跟广东之间的距离,但是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所谓的距离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

  比如,从银子和铜钱兑换比例为八百的地方赚了八百文钱,换成一两银子,再到兑换比例为一千的地方换成铜钱,回到兑换比例为八百的地方就凭空多了两百文钱。

  然而随着朝廷搞出来新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差就被强行抹平了——商人的路子再怎么野,也比不过铺遍整个大明的银行网点,而银行的兑换比例是整个大明统一的一千文兑换十块钱。

  紧接着,这些商人们又得到了另外一个让人懵逼的消息。

  大明朝廷控制下的所有产业以后都不再接受金银铜钱,只承认宝钞,但是那些有合作关系的商人想要用宝钞结算或者金银结算都没有问题,只是用金银结算的话要扣除“极少极少”的火耗。

  到了这个时候,尽管朝廷还没有公布要彻底废除原本的银钱、铜钱制度,但是这些粘上毛就比猴儿还精的商人们却早已经看破了一切。

  朝廷就是打算对钱币进行改革,以大明宝钞来取代原有的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