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抵达清华】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煊赞赏道。

  如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两份,一份是《申报》,另一份是《新闻报》,日销都超过10万份,其中《申报》的日销量更是达到14万份。

  南怀成问:“周先生,您在火车上演讲的内容,还能复述出来吗?”

  “可以。”周赫煊说。

  南怀成当即拿出采访本,说道:“我赶时间,如果周先生不介意的话,咱们现在就记录。”

  周赫煊叙述,南怀成速记,很快就把那份1800余字的演讲稿抄写完毕。

  两人握手道别,周赫煊他们乘车离开,南怀成也叫了辆黄包车:“去电报局!”

  在颠簸的黄包车上,南怀成还在继续写稿,将自己的车厢内在所见所谓都写出来,等到电报局的时候已经撰稿完毕。

  上海《申报》那边,每天都有专门的办事员守在电报局,很快就收到稿件。一看内容,立即派人送回报社总部,半个小时后新闻稿已经直达报馆。

  《申报》主笔、代理总编何贵笙连门都忘了敲,直接冲进社长室:“量才,你快看看这篇稿子!”

  史量才笑道:“什么新闻如此着急,国民革命军又打大胜仗了?”

  “你自己看吧。”何贵笙将新闻稿放在桌上。

  史量才拿起来阅读良久,脸上的笑容变得沉重起来,突然一声长叹:“唉,我们又何尝没有这个梦想。”

  何贵笙说:“我想把它作为明天的头版头条。”

  “你是代理总编,你说了算,”史量才继续埋头品读那篇演讲稿,赞道,“这位周先生真是好口才,把所有中国人心底的话全说完了。”

  何贵笙笑道:“他跟我们是同行,天津《大公报》复刊就是他的手笔。”

  史量才略微点头:“有机会的话,我倒想当面见一见。”

  “不和你说了,我这就去给这篇新闻写社论。”何贵笙拿起新闻稿就急匆匆离开。

  “等等,”史量才突然将何贵笙喊住,“把他那首《一代人》,放在演讲内容的前面吧。”

  “什么《一代人》?”何贵笙却没听过这首诗。

  史量才笑道:“就是周赫煊写的现代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何贵笙品味片刻,点头说:“这首诗倒是应景,放在稿件里很合适。”

  不提《申报》,咱们把视线转回北平。

  周赫煊、梁簌溟和孙家兄弟来到清华园,立即有校务人员去通报领导,很快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就疾步走来。

  “哎呀,寿铭,我对你可是苦候已久,总算是来了!”吴宓隔得老远就出声笑道。

  吴宓也是位大学者,学贯中西,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乃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实际创办者。

  梁簌溟与吴宓握手后,介绍道:“这位就是《大国崛起》的作者周赫煊。”

  吴宓一听肃然起敬,热情道:“周先生,久仰久仰,任公可是对你的大作无比赞赏,他听说你来肯定很高兴。”

  “我这次来,正要当面拜谢任公先生。”周赫煊道。

  吴宓跟他们闲聊几句,笑道:“先不说废话了,我马上派人帮寿铭安排住宿,顺便把任公(梁启超)、静安(王国维)他们也叫来,今晚一起欢聚痛饮!”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