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四大优势”_范蠡:治国良臣,商人始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者马丁·雅克指出:“西方还有一种有失偏颇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西方式的现代化。但我对此并不赞同,而将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与西方迥异。”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社会有重大创新,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安居乐业社会,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蓝图和愿景有别于西方理想社会的描述,主要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上的社会实践。西方社会构建的未来美好社会的说法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和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这些说法除了在学术圈被知识分子熟知,但对于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讲有些陌生,很难引起普通民众情感上的共鸣。但“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而言,是中国历代百姓对理想社会的期盼,这一期盼又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把这些中国传统的词语作为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更容易激发老百姓对于我们文化语境里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有凝聚力和感染力。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中国文化影响,及独立自主,又兼收并蓄。有学者认为,任何一个有历史的社会,其现代化发展都不能脱离其自身的历史。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经济上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摒弃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摆脱自身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实现现代化。而依附理论的主张与此正相反。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发展必须要跟发达国家断绝来往,只與发展中国家进行联系。而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体系都不同于以上。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它主张向世界全方位地开放,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主张学习人类文明一切先进合理的技术经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通过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①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到了我国13个方面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党建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等。这些制度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习近平、王沪宁、韩正: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9(11)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何传启.北京大学出版社[M].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2017年

  [3]王一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光明日报,

  (作者单位:德州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山东德州253000)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