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三试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铉这样没有风骨的文人,本来就一向不大看得起,现在见他居然成了自己的考官,更加的蔑视之。

  偏巧这徐铉看不出个眉眼高低,还以为凭自己之才,足够让赵德昭敬佩呢。

  “呐!前两试的试官、陪考,都败到皇粮所去罚种地耕田了,今天你们可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本王就带你们马上出发!”

  赵德昭一上来就给了徐铉一个下马威。

  众人尴尬不搭腔,徐铉正色道,“赵德昭!我来问你,何为儒?”

  徐铉这个问题一抛出,在场大家都是一怔。

  万万没想到,徐铉居然想出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来,让赵德昭回答。

  这个问题,既可从解析的角度入题,又可以直截了当的破题方式来说,但是只怕哪一项都会被徐铉辩的体无完肤。

  赵德昭眼珠一转,惊诧道,“这是什么问题,听起来貌似很简单,但是想入题却好像很难。”

  徐铉得意道,“殿下说得对!此题目往大说大到没边,不过正因为如此,想入题反倒容易的很,只是看你入题之后如何解题,定题,辩题。”

  他开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试图引导赵德昭快些入题,实际上就是想把赵德昭引到圈套里,再予以辩杀。

  “殿下!何为儒?汉代的扬雄给“儒”下了一个定义,他说:“通天地人者曰儒。”其实儒家的人并不是那样的迂腐,他们对天地自然的规律、对社会人伦关系的规律通达无碍,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这样的人才被称为“儒””

  众人见赵德昭居然不抗辩,也没露出不屑的表情,都以为这次终于将他难倒了。

  徐铉更加得意道,“《周礼•天官》上也对“儒”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四曰儒,以道得民。”“儒”是什么呢?“以道得民”,他给大家讲的是“道”,所以深得民心……”

  赵德昭终于烦了,打断他道,“狗屁的通天地人者曰儒,何为通天地人者?哪个来界定?这个标准本身就已经很迂腐了,你居然还敢说什么通透,什么规律。”

  徐铉一怔,

  赵德昭继续道,“以道得民更是扯淡!儒来讲道讲的都是儒道,那些僧尼怎么解,既然说儒,起码要认字吧,那些山民,牧民,农民,渔民,连字都不识的,就被你的儒道排除在外了嘛,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这一番话就像一道滚雷,把徐铉等人雷的外焦里生,无言以对。

  “儒者!只需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明事故!既可称儒,既可成儒!如此哪怕僧尼,农民,渔民……都可包容在儒道之中,可比你那一番大道理,通达的多吧!”

  赵德昭一番话说完,徐铉等人嘴角抽搐,额头汗珠滚滚而落,脸上满满的沮丧。

  研学儒学经年,今天居然被个狂妄小子说的哑口无言,真是无颜面对孔孟先人。

  赵德昭这套理论,都是来自朱熹的《大学章句》。

  此人现在还有几十年才出生,这套理论自然是除了赵德昭,没人敢认。

  沉默半晌,忽然以徐铉为首,众人鱼贯而出。

  赵德昭气急,“哪儿去?辩不过就跑嘛?我的三试是怎么说?”

  徐铉闷声道,“算你过了!我们大不了去皇粮所!”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