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万支斗米式步枪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对孙传庭这个名字,倒是有印象,当初决定要修筑大凌河堡,就是他在朝堂上不卑不亢的传达了袁崇焕的意思。

  也仅限于印象不错。

  其他关于孙传庭的履历,政绩,籍贯等等一概不知,就这么把匡扶大明的重任交给了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未免太过草率了些。

  王承恩突然递了一句:“伯爷,这个孙传庭过去是个文官,现在只是曹文诏帐下的师爷,怎么举荐他担当这么沉重的重任。”

  “不如换成曹文诏,曹游击在辽东素来有辽东第一悍将的名头,应该比一个孙传庭更能打仗。”

  举荐个屁,大舅哥曹文诏就是因为剿匪死在了崇祯八年,朱舜打死也不会举荐大舅哥出来剿匪。

  朱舜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王承恩这是明贬暗褒,是为了给崇祯吃个定心丸。

  这句话说完,本来还有些迟疑的崇祯,下到了一道诏令:“承恩,拟一道圣旨,宣孙传庭入朝觐见。”

  孙传庭终于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比历史上早了一年,亲手缔造了这一切的朱舜,心里莫名的有些激荡,脸上还有一如既往的平静:“皇上,臣先行告退了。”

  半句话没提帝师的事情。

  回到工业之城。

  朱舜第一时间去了军火公司,找到了正在钻研火炮的赵斗米:“斗米式步枪生产多少了,锥型铅弹有多少库存。”

  赵斗米正在绘制的一张图纸,汇报军火公司最近的情况:“恩师,大明军火公司目前已经有两条兵工线,两条铅弹线。”

  “两条兵工线去掉那些残次品,每个月能制造四千支斗米式步枪,朝廷、曹游击、福王世子分别买走了一部分,现在还剩下一万支斗米式步枪。”

  “两条铅弹线每个月可以冲压出六十万颗锥型铅弹,军火库里大致还有两百万颗锥型铅弹。”

  兵工线开始展现工业化强大的量产能力了,居然还剩下这么多的军火,朱舜吩咐道:“当此国难,我等明朝臣子不能坐视不管。”

  “等到朝廷组建剿匪大军,你以工业伯的名义捐出去一万支斗米式步枪和两百万颗锥型铅弹。”

  斗米式步枪每支十两银子,一万支就是十万两白银,锥型铅弹每桶六钱银子,两百万颗锥型铅弹就是一万二千两白银。

  十几万两白银说捐就捐了?

  赵斗米和天才学子们全部放下了手里的硬毫毛笔,直直的看向了朱舜。

  官僚乡绅捐个一百两银子都肉疼的几天睡不着觉,朱舜出手便是十几万两白银,还是十几万两有价无市的军火。

  这是何等的气节和情操,才能做出这么为国为民的举动。

  朱舜没去在意弟子和学子们的想法,一心在想怎么改变孙传庭的命运,孙传庭战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士缺少甲胄武器。

  送给孙传庭的这一万支斗米式步枪就是为了改变他的命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