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买马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银。

  永定河岸边又有五十多家各种蒸汽工厂水力工厂,算上各地的梳棉厂,一年少说也有个七八万两白银。

  供养上千名团练乡勇暂时足够了,不过如果真的有了战事,这个银子就远远不够了。

  火箭营的一波齐射就能烧掉一千两左右的银子,加上各种火枪铅弹的消耗,一场战事下来,少说也得上万两白银。

  朱舜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蒸汽时代的进程,最好先把金融体系搭建起来,这样就能用一两银子杠杆十两甚至一百两银子使用了。

  曹文耀回到已经重建的家里,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亲随,让他尽快把书信交给大老爷曹文诏。

  接下来就是处理乡勇的招募了,这件事对于曹文耀来说也是熟门熟路,让家丁搬来一车的现银,拉着一车白灿灿的雪花银,招摇过市的去了乡野。

  秋收过后,老百姓忙着打谷米,打好谷米输租给官僚乡绅。

  然后趁着难得的农闲时月,勤着做些别的生计,贴补家用。

  顺天府的老百姓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把高产二十石的土豆卖给宋家,用银子代替粮租,拉上自家留着吃的土豆,去蒸汽磨坊碾磨成面粉。

  顺天府各县的蒸汽磨坊每到秋收过后,也就成了最繁茂的地方,聚集了大量前去碾磨的乡野百姓,逐渐形成了临时的市集。

  曹文耀拉着一车银子来到良乡县的蒸汽磨坊,远远就看见这里人头攒动,到处堆满了乡野百姓。

  “刚出锅的炸秦桧呦,一文钱一根。”

  “土豆馎饦——喝了身子热乎,两文钱一碗。”

  “卖估衣喽,卖估衣喽。”

  买卖土豆炸秦桧、土豆馎饦、土豆姜汁索饼等等各色小吃的支着一个个棚子。

  针头线脑,铁器铜簪,布匹估衣,各种沿街叫卖。

  曹文耀看到远处喧嚣热闹的一幕,不得不感慨,朱舜推动的蒸汽时代,对于大明的影响真是巨大。

  就在三四年前,顺天府到处都是食不果腹的流民。

  蓬头垢面,卖儿卖女,易子相食的都大有人在。

  堂堂天子脚下的顺天府,就像是一处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饿死,每天都有小孩子被吃掉。

  谁能想到短短三四年时间,顺天府就像是变成了人间天宫,老百姓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土豆面粉的产生,把辅粮变成主粮,老百姓从此能够吃饱饭了,手里还能有一些余钱。

  纺织体系的初步建立,不仅把棉布的价钱降低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低价,还让顺天府的手工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旺盛发展。

  过去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穿上一整套棉布对襟了,只有很少的补丁。

  不过衣服的款式有了很大变化,剪裁的方式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蒸汽工厂的工作服。

  看来命名为工人的蒸汽工厂工人,在大明老百姓心里是一群很有地位的人。

  曹文耀走进近处,果然看到一些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挺直腰板很有自信的里面走来走去,好像自己是一位乡绅老爷。

  相熟的人,也都热络给工人们主动打招呼,能够得到回应,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