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锁院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条卷,下诸路转运司考行,今得其实。

  差、雇二法利害,前已详奏。

  今天下大役,惟宁夏路城、河北防河、东西铁路为重。

  州县上陈请施免役之法者为著,言量出为入,略许宽剩,其余罢减,民多乐从之。

  其余重役非州县可成者,当入列户司,依预算拨给专款施行。

  提举铁路局高士林,前行此法,造办铁路千两百里,未闻州县役夫有怨,良可行也。

  斯亦世易时移,盖有弊于十年之前,亦有利于今日之后。

  乞仍依雇役施法,以元丰六年至今役务为基,各州县预作谋划,慎量所需。

  民力有余者减免宽剩,民力不足者调济国帑,则诸事可为,上下可安也。”

  癸酉,诏:“诸路坊郭第五等以上,及单丁、女户、寺观第三等以上,旧纳免役钱并与减放五分,馀皆全放,仍自元祐二年始。”

  “仍行雇役,作立预算,许支州县所余宽剩钱粮。”

  “有不足者,转运司奏户部立项请款。”

  “命祥定役法毕仲游重制条例具闻。”

  安石相公的免役法,总算是保住了!

  ……

  翰林是机要之地,学士下班后皆要落锁,称之为锁院。

  朝廷多事,制撰纷冗,苏轼一入馆,就陷入了文章地狱。

  此外还有不少请托和朝廷委派的任务,如大佬富弼、司马光、王安石的行状、墓志、神道碑之类,或撰文,或作书,不计其数。

  司马光的墓志铭是范镇所写,其中引用了苏轼的《司马文正公行状》,却牵扯上了王安石,有“在昔熙宁,阳九数终,谓天不足畏,谓民不足从,谓祖宗不足法,即裒顽鞠凶”语。

  范镇是提携苏家人的老前辈,与苏轼苏辙交情深厚,又同为蜀人,苏轼一贯尊称其为“范二丈”。

  范镇写完墓志铭,托苏轼书法,苏轼辞谢道:“二丈之文,轼不当辞,但恐一写之后,三家俱受祸也。”

  苏油听说后,也给范镇写信:“三不足者,为司马十二丈举试策题,实非荆公所言。油昔在京中,知先帝相与诘答甚详。”

  “公名臣硕儒,时望之重,文章可不尽实哉?乞删此句,庶几不入后世讥口,而子瞻亦必不辞也。”

  范镇得书摇头,对门客说道:“明润稳称倒也惯常,难得子瞻有此长进。”

  于是笑着删去墓志铭中“三不足”之句,再命苏轼书写。

  所幸今日事情不多,苏轼从馆中出来,活动了一下僵直的身子,从袖中取出一对儿核桃,在手上揉搓起来。

  士大夫天天执笔很久,有闲暇便需要放松一下手部肌肉,这是苏油带到这个时空的法门,现在大宋士林当中,也渐渐流行起盘核桃搓珠子来。

  打扫的老军见到苏轼,收起扫帚站到一边:“学士辛苦,今日倒是散馆得早。”

  苏轼笑道:“你也辛苦,今日恶客没来?”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