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八章 只能选你们了_两千年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那几个。

  第一类是宗室,和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们,历朝历代中在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朝代是魏朝,以宗室力量为骨干,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第二类是宦官,俗称“太监”,虽然这个群体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但他们的力量绝对不容忽视,毕竟人家可是挨了致命的那一刀才拿到这个饭碗的,因为整天陪着皇帝吃喝玩乐,所以极易得到皇帝的信任,进而影响朝廷,代表朝代为唐朝、东汉。

  第三类是外戚,也就是皇帝的妻子或者母亲的亲戚,靠着这层关系在朝廷上呼风唤雨,代表朝代为西汉、东汉。第四类是武人,这些擅长打仗的猛人靠军功获取官职,进而掌握权力,代表的朝代……就是他之前那五个短命王朝……

  最后一类就是文人,依靠科举步入政坛,代表朝……暂时还没有很明显的朝代可以代表。

  这五类中,武人是赵匡胤第一个排除的,原因不用多说,他前面五个短命的就是教训。

  第二个被他排除的是宦官,唐朝就是宦官闹得异常厉害的朝代,等到唐末的时候,甚至连谁当皇帝都得由宦官说的算,对赵匡胤来说这就是“近代史”,不能不吸取教训。

  第三个就是宗室,虽说是兄弟,但兄弟也不是全都能靠得住的,刚开始可能还凑合,等隔了几代后,关系就疏远了。

  “手足情深”瞬间就会变成“手足相残”,就像魏朝,虽然在这方面极力防范,但最终也无法避免同室相戈的命运。

  至于外戚,他们当权的前提是皇帝的老妈或者老婆在政坛上很有话语权,然而从历史中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比如汉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曌就是两个很好的负面教材,一个差点乱了天下,一个直接颠覆了天下。

  唯一算是比较好的,也就是魏朝的柏太后,当然这也是因为柏太后已经掌握了宗室力量,以及她没有亲戚可以充当外戚势力的原因,但即使是柏太后,也曾做过杀子夺权的事……

  这么一轮淘汰下来,赵匡胤再后头一看,发现在他的身后,就剩下了那些呆头呆脑,弱不禁风的书呆子。

  难不成他只能选这些穷书生、酸秀才来帮忙了?

  这群人饱读诗书,有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先不说,至少对历史是比较了解的,以史为鉴的本领应该还是有一些的。

  而且他们大多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行为规则,基本的伦理道德是懂的,不会动不动就想和皇帝比刀子,况且他们是靠科举进入官场,也算是能给帝国持续补充新鲜血液。

  当然他们的缺点也很多,比如大多都有着很强的廉价自尊,动不动就觉得你侮辱了他们,比如总喜欢认死理、钻牛角尖,比如喜欢拉帮结派、互相扯皮、我酸你一下、你酸我一下……

  但总体而言,他们要比打打杀杀的武人好一些,而且也比较好驾驭,使用成本低下,风险较小。

  就是这样,赵匡胤最终确定了以文管集团为主的统治模式。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选择会在百十年后产生什么影响,但他清楚的是,至少在他现在的这个时代,这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就够了。

  法,随时而变,判断一个制度合适与否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益于它所处的时代。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百十年后,自然会有人去改变它。

  “官家,在想什么?”忽然,一个有些懒散的声音打断了赵匡胤的思考。

  他回头一看,不知何时,一个邋遢老道出现在了他身后。

  “道长,原来是你来了……”

  ……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