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朝廷给的和欠的竟然是一样多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哗变了,你说说啊,九边所有军队里,是不是就数咱们南兵最温驯最好欺负?”

  陈蚕听了,一时嗫嚅着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当然他的不知所措成分比较复杂,这一来,是因为他知道吴惟贤的哥哥吴惟忠确实人在广东,吴惟忠是万历十一年的时候,跟着戚继光调到南方去的,他在蓟镇的时候,论军功已经升到了山海关参将,去广东全然是由于受到张居正倒台的波及而导致的“明升暗降”。

  这二来,是因为南兵营是处于蓟镇原有的指挥体系之外的一个独立组织,朝廷在设立之初,本就有意与原有的北兵体系相互区分,南将与南兵一向被看作一个整体,对上则受到朝廷派遣的总督、巡抚以及总兵官等人的节制。

  因此南兵拿不到的军饷,南将也一样拿不到,在欠饷问题上,统领南兵游击将军陈蚕和广大南兵的立场是一致的,也正因如此,吴惟贤可以放心地朝陈蚕抱怨这些话。

  “那也不能说是‘欺负’罢,‘欺负’这个词用得太重了。”

  陈蚕沉默几许,道,

  “北兵的待遇比我们差得多,不信你到外头随便找几个其他军镇的北兵了解一下,据我所知,北军月饷只有粮一石,平均折色是六钱,就这一石粮的折色标准在各大军镇还不统一,最多的宣大可以折色七钱,最少的江东半岛沿海卫所只能折色二钱五分,朝廷在蓟镇养一个南兵的军饷份额,放到江东半岛可以养六个卫所旗军。”

  吴惟贤接口道,

  “朝廷对南兵的要求是,‘年年如此,岁岁更番,务以三年为率,不许别有变更,若有变乱行伍,违误戍期及赴他处投用者,则必得从重参究挐治’,既然如此,我怎么能弄得清楚其他军镇的士兵究竟是个情形和待遇呢?”

  “再者,你这个比较方法也不对,蓟镇的条件能和江东半岛的卫所旗兵比吗?蓟镇守的是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四海冶,总共一千二百多里,从北、东、西三面包围京城,再加上戚少保当年在长城沿线上修筑大量空心敌台,理应算得上是九边之中防守难度最大的一个镇了罢。”

  吴惟贤所言非虚,朝廷之所以能不吝给予南兵厚饷,不仅是因为戚家军严整的军纪和强大的战斗力,更是因为蓟镇南兵南兵所驻守的敌台,基本上都是地势狭隘、少见人烟的边境,在这样条件艰苦的地区还要长期的驻扎于此,对于远道而来的南兵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艰难的考验。

  且到了万历十六年,蓟镇的南兵北兵加起来虽然已达到了十万多人,但是平均分布到蓟镇的主要关口上,每个关口也就几千人,兵力其实并不充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吃紧的。

  譬如吴惟贤和陈蚕所在的蓟镇西路南兵的石匣营,其辖下最总要的关口,就是俺答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