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三章:莫要从贼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罐头回家过年。

  眼看着秋去冬来,这段时间朝廷诸公和河南巡抚都知道“红旗军”在完成以工代赈的大事。

  几百上千里地盘、几十万户将要收益,如此大的工程,动用如此多的壮劳力,没有一支能战高效的队伍维持稳定,不仅仅地方官僚心里没底,皇帝也会害怕。

  因此兵部和地方官都不敢向皇帝提出动用“红旗军”离开挑河工地继续剿寇。

  一直到了十一月中旬,由于气温急剧下降产生严重冰冻导致施工日见艰难之时,挑河工程才宣告结束。

  八十几天的大干快上,明年开春后足能够保证排水量五十吨的船舶进入漳河来到新开挖的“忠义堡”内码头。

  几十万北直隶、山东、河南老百姓得到了超过一百斤杂粮外加八九百文铜钱回家准备过年了。

  由于在工地上以马铃薯为主食,老百姓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一个个都养壮实了不少。

  这许多人见识了传说中的“红旗军”,他们付出了劳动得到了粮食和工钱,最起码这个年关要好过不少。

  升斗小民把“红旗军”宣传队的话记在心里,活不下去莫要从贼,往天津卫走,往海边走,只要能够发现“红旗军”就能够获得新生。

  目前大明的形势还没有坏到离京城不远的地方老百姓都活不下去的地步,黄汉只不过防患于未然,担心大明北方还是被流寇、建奴轮流糟蹋导致几百万人死亡。

  把往海边跑能够找到活路的承诺提前宣扬,会让许多老百姓能够在面临建奴、流寇洗劫之时心中存有希望。

  在挑河工地上出力流汗的许多会家子得知“红旗军”按照惯例会选拔拥有一技之长、劳动时表现积极的壮汉作为随军劳役。

  给予的报酬是五斗杂粮、六钱银子一个月,这个待遇足比在挑河工地上下死力气挖土高了一小半。

  因此许多对“红旗军”产生了信任度的壮劳力不肯回家,主动要求成为随军劳役。

  介于发动挑河基本上是打人海战,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要能够肩挑背扛就能够胜任。

  黄汉给予的基本报酬是按照一天一升杂粮外加十文铜钱来结算。

  虽然报酬不高,但是在能够吃三餐、吃饱肚子的情况下还是导致附近的壮劳力趋之若鹜。

  在也难怪,家家户户粮食紧张,农闲之时为了节约体力少吃粮食,太多家庭基本上不肯多动。

  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能够有个免费吃饭的地方,都会被追捧,还能够挣到粮食和铜钱当然会吸引了大量壮劳力。

  主动报名随军的都自认为有两把刷子,最起码都是拥有两膀子力气的壮汉。

  有些人是为了从军搏前程,有些人更加简单,原因是他们饭量大,在家里吃两餐稀的总是觉得饿,随军图的是能够吃到三餐,吃到饱肚子。

  漳河、卫河汇入南运河联通京杭大运河,流域附近是传统的武术之乡,沧州的会家子远近闻名。

  这时展现“红旗军”风采让老百姓了解这支部队的好处体现了,用不着动员,主动报名随军的壮汉达到两三万。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