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四章:过于自信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朝廷调遣的一支强军。

  崇祯皇帝在意淫,他的想法没错,只不过他不会想到无法行之有效。

  关键问题在哪儿呢?钱粮!这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

  大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大明基层兵丁有没有前途?他们的后顾之忧能够得到解决吗?

  层层克扣,将领到手的粮饷根本不够养兵,“红旗军”的待遇又被不差钱的黄汉提高了一大截,如今比关宁军的待遇好得多。

  黄汉这个“红旗军”的当家人心里清楚,用理想主义来激励士气一两次还可以,多了就会被反感甚至于排斥,最后肯定行不通。

  要麾下死心塌地效忠,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收益和前途,黄汉采取把“红旗军”待遇高、福利好体现在每一位普通兵丁身上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红旗军”这个集体里没有其他将领的私兵,理论上大都是黄汉豢养的家丁,“都是”也就等同于“都不是”,这是一个以黄汉为中心,团结一致的集体。

  将领们习惯了“红旗军”体系后,根本不适应家丁制度下的带兵模式。

  举个例子,一个“红旗军”实授游击将军,兵额三千六百齐装满员,如果他脱离“红旗军”体系就立刻会面临军饷只剩下不足一半的窘境。

  在还得是皇帝刻意照顾下的结果,本来朝廷给予兵丁的待遇就远低于“红旗军”现在的实际收入,再加上官宦明目张胆的漂没,能够有一半到达游击将军手中已经不错了。

  在伙食越来越差,军饷少了一大半的情况下,他如何做才能够留得住三千六百人马?

  靠理想主义吗?这得有多大的个人魅力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忽悠?连黄汉都自认为做不到,很明显明朝更加不会有人具备能力玩转这样的欺骗。

  估摸着用不着一年时间,这位将领一定是众叛亲离,最后成为光杆司令都极有可能。

  这些年对“红旗军”的教育哪里会是儿戏,最起码有了知识的军人少了奴性多了自信,他们认“红旗军”这个集体,认同黄汉这个能够给予大家丰衣足食和光明前途的家主。

  脱离了这个体系的将领就会变成什么都不是,连亲兵都有可能不跟着他走。

  因为将领的亲兵不是私兵,跟将领没有宗族、亲眷关系,也没有雇佣关系,他们的雇佣关系在“红旗军”这个集体。

  将领如果采取在众人头上克扣一部分军饷,着重养一部分期望获得忠诚让他们转变成家丁的“红旗军”,那么这位将领就大错特错了。

  “红旗军”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公平原则,争取做到阳光执政,每一个战士都习惯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

  兵丁们在军饷忽然少了一大半,福利全部没有了的情况下肯定会人心浮动。

  他们还发现被主将克扣了不少军饷使得少量人获益,少了奴性的军人必然会在愤怒中爆发,把将领打成筛子十之八九。

  皇帝不了解“红旗军”内情,以常理来推测也可以理解,他本来就是个过于自信的年轻人,内心里有了计划就准备付诸行动。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