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子弟兵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也是废人一个。

  黄汉不仅仅积极施救,还承诺落下伤残的所有战士都可以留在九里台村,黄家保证饿不着每一个人。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会后是学习文化的时间,当黄汉教战士们吟唱戚继光所作的军歌之时,居然有人热泪盈眶。

  想必是黄汉对待战士们的态度感染了他们,基层兵丁其实活得简单,他们得到了尊重在面临敌人之时会更加奋不顾身。

  骑兵队因伤亡减员七人,在王家屯补充了十人后,人数还多出三个。

  由于全歼顽敌得到了大量缴获,黄汉拥有的马匹数量已经翻了倍。

  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

  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

  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

  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

  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

  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

  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

  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

  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

  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

  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

  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

  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

  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

  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

  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