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抚(三)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之地是肯定要给出去的,只是看朝廷和海外华人怎么谈,还有就是海外华人得到山东之后,一定要把京师给让出来,另外就是朝廷的面了。

  载漪出面反对光绪的决定,到不是载漪还存了什么维护祖宗制、朝廷颜面,而是纯粹就是和皇帝过不去。要说最盼光绪死的人,其实慈禧只能排在第二位,而第一位就是载漪,因为载漪是大阿哥傅儁的生父,一但光绪没了,大阿哥继位,那么载漪就是太上皇了,最差也是军机处的领班,说不定还能弄个摄政王呢?再熬几年等慈禧也死了,那么这大清不就是他们父子的天下了。

  如果没有庚子国变,说不定还真按这个套路来,但庚孑国变却彻底打破了载漪的幻想,而且由于在庚孑国变之前,光绪强烈反对扶持义和团与各国对抗,而现在的结果也证明,光绪当初的意见是正确的,有不少官员在私下里都有议论,如果当初听了皇上的话,大清国也断不会落到这般田地,而在逃亡途中,光绪又多次要求返回北京去和各国谈判,显示出敢担当的做派,这些举动也让光绪增加了不少声望,因此尽管慈禧不放光绪脱离自己的控制,但也不得不放松了对光绪的限制,允许光绪参与政务讨论,甚致是发表建议,光绪才能力主对海外华人下召嘉奖。从某种意义上说,庚子国变最大的受益人反到成了光绪。

  臷漪的政治头脑当然看不到这么深远,他只明白一点,就是光绪不死,自己的儿孑就不能上位,而老佛爷还没有下决心杀光绪,自己就不断的劝唆,因此时时处处和光绪唱反调,大有一付反正你也不能那我奈何的架式。不过这一次他也被光绪说得无言以对。

  这时荣禄道:“太后、皇上,依奴才之见,虽说海外华人确有大功于朝廷,但封王建藩确实关系重大,还需要从长计议才是,而且李鸿章这份密诏,到底是何意也尚未可知,何况海外华人又是做何想法,也未见李鸿章提及,说不定海外华人要的还不止山东之地呢?因此朝廷也未可轻率决议。”

  荣禄不是载漪可比,他是目前清廷的第一重臣,也是慈禧的第一亲信,而且荣禄的发言也不无道理,因此光绪听了以后,也沉呤了好一会儿,才道:“但招抚之事,却也不能再拖下去,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荣禄道:“皇上圣明,依奴才之见,不妨先派钦差大臣到天津对海外华人进行嘉奖,以好言抚慰并赐以重赏,以示朝廷恩典,而李鸿章也必会到天津与海外华人共领朝廷的嘉奖,钦差大臣可以在天津和李鸿章当面商谈,并再诏海外华人的首领到西安面朝太后、皇上,只说当面封赏,也更显得朝廷对海外华人的恩泽厚载,而到了那时朝廷必定己计较,再决定如何封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