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4章:以工代赈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3年6月,游正斌就两年多来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的责问,向中华帝国皇帝谢罪下台,同时帝国内阁次辅陶成章也在这时退休了。

  此时国民强烈呼吁帝国应该找一个能够带领国民走出经济危机困境的内阁首辅,夏钧为此在电视上表示,将顺应民意,组建一个强力的内阁,以应对当前帝国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乏资本经验的国家,而美国经济此时也持续萧条,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可借鉴的经验。但我相信,经济萧条不会一直持续,只要我们肯放手改革,经济必然可以重新恢复。”夏钧在电视讲话中说道:“这次经济危机,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一定能够率先挺过去。”

  夏钧的讲话大大鼓舞了国民士气。

  新内阁名单很快就公布了出来,阎锡山就任内阁首辅,翰林院大学士马寅初就任内阁次辅,二人主抓经济政策。

  这一新内阁,后被称之为‘阎马内阁’。

  阎锡山与马寅初上台主政后,当即呼吁国民支持内阁进行大胆改革,大胆试验,以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阎马内阁首先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政策。

  “帝国在该政策施行后,将大量增加工程建设数量,同时逐步减少基础生活物资供应,并将在工程全面开工后,停止大部分失业群体的基础生活物资供应……”

  这个政策一出台,顿时引起了一些搔动,但搔动不大。虽然帝国停止供应基础生活物资,但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只要到工地干活,不仅能保障衣食,还能赚到一定数额的工钱。

  习惯了失业救助政策的国人,一时有些不好适应,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这个基础供应保障。

  只有那些实在是在经济崩溃中损失惨重得没钱的人,但政斧拿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

  这种以工代赈政策,迅速被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所采用,都纷纷上马了以工代赈政策。

  中华帝国中央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以工代赈工程,这些工程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山建设为主。

  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开设了近三千多个大小不等的以工代赈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各地。

  同时阎马内阁决定贬值亚元,这一政策马上得到了那些被债务困扰的国民的支持,因为主流舆论说,货币贬值了,国民收入就会增加,从而减轻国民的债务。

  但事实上,贬值亚元是一种新的政斧加强国企垄断的政策,因为贬值了亚元,也就是要加印票子。

  票子多印了给谁用?

  自然是国家用,那也就等于是直接从所有国民口袋里掏钱,从而来建设那些以工代赈工程。

  亚联储的印钞机再次马力全开,一卷卷新票子就这么印了出来。

  然后投入到那些政斧建设的工程之中,这些工程多数是由华东集团经手。

  大量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