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 王子凡的野心_东方梦工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村子里很多人都不喜欢念书的情况下,他在私塾一直念到了15岁,然后开始学着做点小生意,家人给他在村口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小面店。

  可是,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后,曰本侵占了东三省,整个中国都人心惶惶,林邵良的面店也只好关门了,林邵良的家乡是个田少山多的贫困地区,正如当时许多出外闯世界的人一样,很多当地的年轻农民都去了南洋谋职,林邵良的叔父去了印尼,后来大哥林绍喜也离乡背井到了那里,可以说家里的顶梁柱就是林邵良和父亲了。

  然而祸不单行,1935年,林邵良年迈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操劳家务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的肩上,而这时国民党抓壮丁的风声也越来越紧,母亲担心儿子被抓走,便主张他出走南洋,一来可以避免被抓壮丁,二来也可以去南洋闯一闯。

  就这样,林邵良来到异国他乡,开始了自己的漂泊生涯,在抗日战争爆的第二年春天,他来到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古突士镇,投靠叔父,当时林财金在镇上开了个花生油店,林邵良就在店里当学徒,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空余时间还要学习印度尼西亚语及爪哇方言。

  作为东南亚一部分的印尼,也并非安乐之邦,RB侵略者的铁蹄也已经迈向了这里,爪哇岛上并不比家乡好多少,烽火连天,经济凋零,生意人想要赚钱,谈何容易,渐渐的林邵良现,在店中坐等顾客上门不行,他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销,叔父答应让他去试试。

  于是,林邵良走街串巷,上门推销花生油。战时对日用品的需要其实是很大的,但因为战乱,顾客很少出门,林邵良的受到了热烈欢迎,销售额开始成倍地增长。叔父高兴地给他加了薪,鼓励他继续干下去,两年后,林邵良有了些积蓄,他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光一辈子寄居在叔父家,不会有什么出息,他想独立,寻求更大的展。没有太多的本钱,林邵良做起了贩卖咖啡粉的小本生意。

  事实上,这段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为了生计和理想,需要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将买来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旧报纸包成小包,天还未亮,林邵良就骑上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赶到六七十里外的三宝垅市去贩卖,只有当夜深人静入睡时,才会忘记疲劳。这种生活虽然盈利不多,但却培养他的胆识,积累了社会经验,接触了很多人。

  时至今日,林邵良每当回忆起这段“骑自行车贩卖”的艰苦生活时,还不无感慨地对人说,人需要经得起磨练,才会有所进步。

  ……

  林邵良是沿海闽省人!

  “我记得死党庞籍的老妈就是闽省海口人!”王子凡忽然记起自己好像去过一次海口,心中的回忆慢慢变清晰,几年前庞籍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