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嘉成出局_东方梦工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何一间上市公司的股份,喧闹数月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

  看好这场收购的证券界舆论界均大失所望,一些华文报刊在报道结局时称,这是“一场不成功的收购”,有些英文报刊则称这次战役是“华商滑铁卢”。

  李嘉诚为的华资财团,为何不决一死战,较个高低胜负而就这么草草收兵了呢?

  一些跟风的市民甚感纳闷儿,再看跟随王子凡的股民在怡和股票上大赚特赚,不由倍感眼红。

  而对王子凡而言,李嘉成的失败就是个教训,他很可能遭遇一样的待遇,摊牌之前,召开一个内部会议,只有马世明、霍键宁、九龙建业林经理、金牌操盘手赵德胜出席。

  王子凡先介绍一遍李嘉成收购置地始末,停顿几分钟,留一些反应时间,其实在媒体纰露下,只要有心就可以了解内幕,询问道:“说说看,为什么会失败?”

  霍键宁道:“我们也在关注这个案子,香港置地主动权始终在凯瑟克家族手上,文华东方按元/股的价格,行新股予怡策,以增强怡策的控股权,怡策认购文华东方新股后,所持股权必过35%的全面收购触点,怡策按收购及合并条例向文华东方小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赵德胜补充道:“由于收购价元低于该公司资产值6元,文华东方少数股东对收购计划反应冷淡,这正中怡和下怀,不必动用大量资金,又可使所持文华东方股权过收购触点,这样,怡策所持的股权由35%增至41%,文华东方可保万无一失,收购方不可能通过全面收购使其控股数过5o%的绝对数,因为被收购方可反收购,能轻而易举再增购9%的股权,以达到过半的绝对控股量!”

  霍键宁点了点头,补充道:“包伟士抛出的杀手锏,是置地将步文华东方后尘,如法炮制。”

  马世明道:“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将会使华资财团陷于极被动的局面。”

  霍键宁额道:“如果我们能从李先生手中回购置地股权,你对我们而言……”

  这个王子凡早就想到了,不过李嘉成做的很绝,摇头道:“没用的,李嘉成已经与置地集团达成协议,置地从华资财团手中,以元/股的价格赎回%股权,共耗亿资金,这意味着,置地总估价为约17o亿港元,华资财团若想全面收购达到5o%略多的绝对控股权,得耗资1oo亿以上,事实上,怡和不会坐以待毙,在收购反收购的价格战中,股价必会不断抬高,以李嘉成为华资财团欲获全胜,所需的资金远远会过这个数,而华资四财团是否能在起全面收购的短暂限期内筹措这么多现金,尚是个未知数。

  怡和控股数近26%,已优势在先,况且怡和售出港灯和香港电话的股权后,已从最困难的谷底走出,业务渐入顺境,怡和系尽管大量出售本港和海外企业,仍是本港最大的综合性集团,除银行外,市值仅次于长实系,凯瑟克家族在海外还拥有不少非怡和系资产,有人估计,其控有资产在王子凡和李嘉成总和上。

  即使能控得置地,必付出极昂贵的代价——这不是李嘉成所希望的。

  李嘉成李嘉诚是个商战高手,而非民族斗士,他习惯于权衡商业利益,而不会将其撇在一边决一死战,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穷追不舍。

  况且,对方仍是一头老狮子,虽垂暮,余威尚在。

  总结完,王子凡心情还是平静不下来,在华资财团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干将——中信集团的荣志坚!

  这位荣先生不是香港人,而是大6人!

  这使得新财团带有中资背景,特别是撒切尔即将妥协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急剧膨胀的中资将要在1997年后取代英资,虽然是一种错误观念,却能看出中资背景有多么吃香,荣志坚和李嘉成搞到一起,就是砸他的招牌,这一点尤为重要。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