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6、扩店计划_我的投资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就算你给空了炊大量注资,我们疯狂开店,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干掉海底捞,更大可能是我们管理跟不上,服务质量下降,把口碑崩了。”

  夏景行注视着喻幼薇,“你其实更倾向去魔都,等再发展一两年,再和海底捞硬碰硬?”

  “是!”喻幼薇语气坚决。

  夏景行沉吟片刻,道:“你要知道,空了炊在快速发展,而海底捞一样没停下脚步,我们一年开一家店,他们能一年开十家店。”

  “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光靠砸钱解决不了问题。”

  喻幼薇与夏景行对视着,说:“我们要承认,现在的空了炊奈何不了海底捞。”

  夏景行抬了抬下巴,示意她继续说。

  “与其现在就和海底捞开始耗着,不如先找到业务增长密码,或者把魔都市场拿下来,与海底捞形成南北对峙。

  海底捞对于资本的态度很保守,这是他们的弱点,也是他们的优点。

  弱点是分店数量增长缓慢,优点是一步一个脚印,根基打得非常牢固。”

  夏景行思索了片刻,重重点头:“你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我原本还担心你因为眼下的成绩变得飘飘然,头脑开始发热,看来你比我想象中还要沉得住气。”

  喻幼薇面色一喜,“那这么说,夏总你是同意我的方案了?”

  “嗯,火锅市场很大,一时半会儿,我们根本打不垮海底捞。

  我们去魔都开店,海底捞可以去羊城、鹏城开店,避开我们就是了。

  就算我们想打海底捞,也得对方愿意配合才行。”

  夏景行知道海底捞将来是个劲敌,但眼下的确摁不死对方。

  这不是互联网行业,讲究一家独大,火锅市场很分散,海底捞全盛时期上千家店占据的也不过是火锅市场的3%份额。

  不过两家火锅店都是以服务为特色,当业务增长进入一定层次,避无可避后,必然会对上,无非是早或者晚的事情罢了。

  “去年,是我们的实验年,虽说空了炊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其实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运营模式。

  今年,我们可以继续打磨这套模式,同时完成一次小的扩张,积累扩张经验,储备人才。

  明年,火候差不多了,就可以尝试进行飞跃式的扩张了。

  这是我思考的三步走战略,层层递进。”

  夏景行微微颔首,“用三年时间来夯实根基,我觉得可行,也不算慢了,毕竟消费品牌这东西不容易打造。”

  “对了,你们现在有钱扩张吗?”

  “有!”

  喻幼薇笑呵呵说道:“我们公司去年营收将近3000万,净利润有300万元,再贷款一部分,应该够支撑再开一家分店。”

  夏景行先是皱了皱眉,又渐渐舒展开了。

  他原来预估是一年收回成本,考虑到那是成熟的商业品牌才能办到的事,空了炊作为一家新店,才运营一年就取得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的了。

  “员工成本多少?”夏景行问道。

  “差不多900万,将近营收的30%。”

  夏景行心算了一下,一百八十多号员工分摊下来,成本其实也不算多夸张,不过比眼下一般火锅店的员工成本要高出50%。

  喻幼薇特地解释道:“我们给员工宿舍配备了洗衣服的阿姨,空调,电脑,这一块成本比同行高太多。

  另外,我们的提成和奖金制度,也决定了一部分优秀员工可以挣到更多工资,但这也同时保证了我们服务水平。”

  夏景行摆手:“这个没关系,本来就是测试财务模型,而且成绩也不差。

  不过,我感觉成本还可以再压一压,服务员数量太多了。”

  喻幼薇笑了笑,“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也还处于摸索阶段,要保证服务质量,只能一个服务员少看几张台。

  今年,我打算调一批人去分店,尝试把成本压一压,不过需要拿捏好度,不然会影响我们服务质量、口碑,从而降低翻台率,减少营收。”

  夏景行点头,这也是他不敢也不能砸钱的原因,慢工出细活,只有把基础打牢,并且找到最佳的财务及人力资源模型后,才能事半功倍的去展开扩店计划。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