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儒学新道,重立三榜!(三合一大章,加更完成~)_这个仙朝有点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两套就已经够用。

  秦昭估计三千万的数量基本正好,如果不够以后还可以再陆续印制作为补充,应该能达到一个平衡。

  未来,工部下辖的印刷部主要还是以刊发新书籍和报纸为主,毕竟不可能以这三册入门书籍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这只是个楔子,撬开人族文道昌盛的第一步。后续一步步的继续培养,才是关键。

  当然,到时候就不能免费了。起码成本价要收回来,甚至还可以让工部从中小赚一点。

  这三册书籍都很重要,但其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莫过于《识字》这一本。

  说白了,这书其实就是一本字典。哪怕不去全文背诵,作为一本工具书也很不错。

  若是连字都不认识,基本道理都不理解,谁还有读书的兴趣。看什么都跟看天书一样,能学进去才怪了。

  说起这本书,还是秦昭提出的意见。现在推广拼音之类的并不现实,于是借助了前世等韵之法,能让普通人快速掌握人族文字。

  犹记得当时他在学宫之中,详细讲解了此书的基本制作思路。

  让一众老学究都惊叹不已。

  在这本书中,将文字分成三十六母,二百零六个韵部,四个声调。

  用三个坐标标注一个汉字,查找时按图索骥就能找到同音的字,然后按照同音字的读法取多就可以了。

  如果没有同音的字,可以寻找其他几个坐标相同而有一个坐标不同字,最后按照读音规律推测即可。

  例如“昭”字,便是“之”母,“好”韵,四声。

  至于《夏律》更不必说。虽然大夏如今律法已经较为严密,但因为条文繁复,很多老百姓也并不全都清楚。从这点来看,此书可以当做一个工具使用。

  同时,这本书中还折射了法家的治国思想,用于启蒙也极为合适。

  在秦昭的观念里,儒家和法家未来对于人族缺一不可。

  无论儒学最终能否深入人心,他都不可能放弃法家。

  儒家思想能为万民立心,法家则是治国根本。甚至在现阶段来说,法家的重要性还要更胜一筹。

  最后一本《儒学》,就是真正的启蒙读物了。

  一方面,教人君子六艺,也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让人进一步了解礼义廉耻,给人族子民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仁者不忧,知者不惑,仁者不惧。

  前世为何华夏民族能经久不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同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之流,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除了秦朝统一之后将文字文化合为一体,统一行政体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儒家思想的独特性。

  海纳百川,不断进化,将整个民族真正凝聚起来。

  不过沧澜界又有不同。

  毕竟这里人族就是人族,异族就是异族,形态构造有着本质区别,说不定二者之间还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