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八章 孵化基地_大国芯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芯片的开发需要过程。

  从沙子做成可使用的芯片,第一步就是就是要把制备半导体级别的硅锭。

  这个时代普遍采用8英寸(200mm)直径的晶圆,各大主流厂家正在攻关更大直径的12英寸的相关技术。

  在科院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科研人员正紧张的注视仪器中显示的各项数据。

  王岸然也感受到气氛的凝重,半导体晶圆研究是华芯科技第一批和科院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

  目前正在开展的6英寸(150mm)直径的晶圆拉伸,采用的技术也是国际上最为成熟的CZ直拉法。

  “加热!”

  “目前坩埚炉温度1350度。”

  “安置籽晶准备,3,2,1,开始。”

  “接触!”

  随着钱俊杰一声令下,固定在旋转卡盘上的籽晶按照设计好的速度缓缓旋转。

  坩埚炉中,伴随这籽晶的提升,在底部的单晶硅开始生长。

  数据可以通过安装在卡盘上的应力传感器得知。

  均匀生长的硅锭,应力应该不断增加,在监视器上的显示应该是一条线性的直线。

  这条直线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初步断定单晶的生长均匀,不过要确认硅锭的质量,还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测试,但现在就卡在了第一步。

  就在各参测人员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的时候,报警器上突然红光闪烁。

  “快,停止提升!”

  操作人员赶紧按下控制按钮,卡盘的提升立刻停止。

  不过显然已经晚了,钱俊杰看着监视器上,应力直线的线头猛然下探,这预示着单晶硅的生生长已经断裂,实验失败。

  钱俊杰摇摇头,对身旁一名三四十岁的工作人员说道:“清理坩埚,准备试验数据分析。”

  安排完善后的事,钱俊杰走到王岸然身边,说道:“王总,很遗憾,又失败了,你要是感兴趣的话,请到会议室,我当面向你汇报工作。”

  事实上,钱俊杰并不喜欢和商人打交道,不过对王岸然也没办法,人家先后投入了八百万给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不管怎么着,也得给人家一个交代。

  这点人情世故,钱俊杰还是懂的。

  而王岸然看到一头花白的老科学家钱教授,一本正经的喊自己王总,还要向自己汇报工作,早窘的不知所然。

  “钱教授,叫我岸然就可以了,我是卢伟教授带的学生,是过来学习的。”

  钱俊杰对卢伟不陌生,事实上科学家的圈子很窄,钱俊杰一般的时候不在实验室,那就在图书馆,如果两个地方都不在的话,那肯定在睡觉。

  和卢伟熟悉,自然也是因为同在一个行业,有所往来。

  “卢伟现在当上院长了吗?”

  王岸然面色一愣,摇了摇头。

  “我听说卢伟现在阔了啊,有人一下子捐助了2000万给他搞研究,妈的,真走了狗屎运。”

  王岸然有些惊讶,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