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章 笃 行 (3)_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且,这些崇尚整洁的道理,应该先从自身做起,然后推及他人。前秦(五胡十六国之一)的符朗和朝廷官员们举行宴会,居然让小孩子跪在地上张开嘴巴,等宾客把痰吐到他们嘴里再让他们离开,还把跪地张嘴的小孩子称为“肉痰孟”。这真是泯灭良心的做法啊。南宋谢景仁的住所十分干净漂亮,他每次吐痰的时候,都是直接吐到两旁仆人的衣服上。等一天的事务办完了,他才允许仆人离开去洗浴。虽然谢景仁不像符朗那样残忍,但他的行为也是放纵自己、轻慢他人。汉朝的郭泰每次在旅馆投宿,都要亲自洒水扫地;等他离开之后,新入住的客人进入他住过的房间,都会说:“郭泰昨晚一定在这里住过。”这真是值得别人效仿的楷模呀。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礼让及威仪

  凡事都有公理可循,而社会的行为和习惯,却不能事事都用公理来衡量。如果一切都用公理衡量,而寸步不肯让人,将会被大量的冲突所困扰,人人都会没有幸福可言。而且人常常会被感情所左右,无法做到豁达大度,他人的言行一旦不合己意,动辄便引用似是而非的道理来反驳,发生冲突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这个。于是有礼让的方式来进行调合,彼此之间的感情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冲突。

  人有礼让之心,就好像车轴上的润滑油,能使人在交际时圆滑得体,在温情和气的氛围中达到交际的目的。要维护社会的和谐,增进人们的幸福感,绝不能一日没有礼让。

  礼仪,用来根据人的亲疏层次维持社会秩序。重要的在于不伤害彼此的感情,而相互表达相爱相敬的诚意,有人认为这是敷衍的虚礼,这是不对的。

  礼仪的发源,就是把人们之间互相敬爱的诚意用言语举止展现出来。人情世故本来相差不多,人的生活状态也大致相同,那么情感表现为外在的拜揖送迎等礼节,也就没有什么不同,沿袭的时间久了,便成为惯例,这也是很自然的。因此一个国家的礼节,源自先民千百年来的习惯,不应随意改变。尊重一个国家的习惯,就是尊重一个国家的秩序。

  礼仪,既然源自感情而表现为仪节,则这种仪节,必然是感情的外在表现,而后才能称为礼。否则含义不同,仅仅拘泥于各种形式,是毫无意义的。仪节越是繁琐,心里就越是不屑,如果不是浮华的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又有谁能乐于接受而不排斥呢?因此礼是以敬爱为本的。

  敬爱的感情,人类都是相同的,而其仪节,则随着社会生活中形态的不同而不能不有所差别。近来国际间公私的交往大大多于过去,交际时的仪节,是不能够拘泥于个人见识的,因此中等以上社会地位的人,对于外国的交际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