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3章 生子当如王林_逆袭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下乡后,于1979年回城,然后进入棉纺九厂工作,在它无比辉煌的时候,从一名工人到组长,一步步做到厂长。我和她谈了许久的话,她跟我过的几件事、几句话,我记忆犹深。”

  “她跟我说,开厂难,关厂更难,因为要对几千个工人负责。她跟我说,工厂不改造是等死,改造是在找死!”

  周伯强等人露出一脸无奈的苦笑。

  其它人可能不知道这两句话的辛酸程度,但周伯强本人是深有体会的。

  王林道:“她还跟我说了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个工人,她的厂子关了,仍然每天去工厂报到。她说,我生是工厂的人,死也是工厂的鬼。工厂关停,她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厂门口。”

  周伯强等人没有笑,反而一脸的凄然。

  因为他们都是工厂的人,工厂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分工作,更是一个大家庭。那个女工的想法,他们都能理解。

  离开工厂以后,这些没有太高学历、没有什么生存技能的纺织女工,很难找到新的出路。

  申纺集团改革,是时代所需,也是势在必行。

  纺织业一度的辉煌让它占用了申城市区内大部分的地皮,纺织厂占地面积大,但单位地皮带来的价值又很小。纺织业生产带来的河流污染也十分严重。为保护环境,市里规定,内环线范围内不再建厂,并下令整改被严重污染的姑苏河。曾经密集于姑苏河畔的纺织厂必须退出,陆家嘴、肇嘉浜路等等后世繁华的商圈,过去都是纺织工厂和仓库。

  此外,国内的纺织业开始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在这种竞争中显然不具有优势。纺织业在最初一阵追加投资失败之后,纷纷开始减员、停产,然后就是卖地,最后关厂倒闭。

  城市的改革需要穿上新衣,要有符合国际都市的美好环境。高楼大厦、繁华商圈都需要土地。大多数的纺织业工厂,只能关、停、并、转。

  而纺织厂的工人,她们大都是老三届、初中、高中生,顶替回沪的,农场过来的,下岗对于她们来说,就是没有饭吃。

  所以,纺织行业的改革,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周伯强询问王林有没有这么多的钱收购申纺集团。

  王林不急于回答,而是先讲了一通申纺行业的现状。

  大家都明白了这么一个事实:申纺集团遇到了困难,必须做出重大改革!

  王林讲完了这一切,这才说道:“我有多少钱?或者说爱秀集团有多少钱?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收购申纺集团?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并不是完全的收购申纺集团,当然也不是注资进去,投资再多,申纺集团也是个无底坑。”

  周伯强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王林道:“申纺集团还是属于国资,我们并不用金钱去收购!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