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2章 老了,老了_神话诸侯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2章老了,老了

  命令一级一级的向下层传播,每到下一层,命令的内容就变多了。

  在最高处的时候,姜华需要拍板,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开始动员。

  而当这个命令传播到萧何这里的时候,萧何就需要把这个命令,分解成至少数十个命令。

  比如,在人才培养领域,要做好抽调足够多的县令、太守的准备。

  比如,在具体治理领域,要准备好足够多的、能够直接看透人心,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说谎,有没有犯法乱纪的法宝。

  比如需要查看粮食够不够,如今储存了多少,如果全天下都被打烂了,盐城能不能及时的养活全天下?

  比如攻占楚国之后,有没有准备好修建道路?到时候交通问题怎么解决?盐城官方修路的团队,够不够?如果不够,那么就要做好对民间修路道人团队征召的准备。

  姜华到萧何这里,就是一句话,开始动员。

  萧何的尚书府往底下传播的时候,少说也有几十个大命令。

  一个大命令,传播到某个具体的部门,该部门为了完成这个命令,又会主动将该命令分解成若干个小命令。

  命令每往下面传播一次,命令的内容就会膨胀一次。

  而每一次命令的传播和分解,又和政权本身的组织度、人员素质息息相关。

  越是组织度高、人员平均素质高的政权,命令传播下去,变形的可能性就越小。

  而很多政令,只适合组织度高的政权。

  比如青苗法,以古典封建时代的组织度、人员平均素质去实施青苗法,实施多少次,失败多少次,这是很难改变的。

  可如果在二十一世纪,青苗法不过就是国有银行,在农夫需要的时候,给农民们弄点低息贷款而已,很多国家都能实现。

  萧何在分解命令,诸葛亮也在分解命令。

  如今的盐城,军队相对封闭,军队之外,便是三大体系。

  其中,萧何的尚书府以及麾下的诸多尚书,相当于过去的执政、国相、丞相。

  诸葛亮的内阁以及诸多内阁成员以及预备役成员们,负责监察、也负责部分情报体系,也负责培养新人,还负责对接学宫体系。

  最后就是学宫体系了,从初级学宫、中级学宫、高级学宫,再到盐城学宫,以及各种研究类期刊,都是学宫负责。

  尚书府,政治为主。

  学宫,研究为主。

  军队,军事为主。

  内阁,半政治、半研究、半军事。

  所以,萧何忙着分解命令,督促、协调各个部门的时候,诸葛亮也在忙着这件事。

  很快,诸葛亮的命令就下达到了风青阳的手里。

  这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里面的老人越来越少了。

  说是老人,其实看看年纪,几百岁的羽士、卿相,能算是老人吗?考虑到他们的全部寿命,还年轻着呢,还有好几千年可活。

  比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