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一章 技术合作_二道贩子的奋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玉米亩产也就三四百斤。

  “一千斤?”刘湘嘴唇都哆嗦了。俩爪子都有点发抖,其他几个也在那里呼吸急促,就跟前面有美女跳yan舞一样,四川这时候种玉米也就亩产两三百斤,能过四百斤就已经骇人听闻了。

  “孙魁元他们去年在察哈尔,没有农药。化肥,土地也比较贫瘠,最后平均亩产在三百斤左右,最高的亩产四百多斤,四川怎么着也得五六百吧?”杨丰不是很确定的说。

  这就已经很骇人听闻了,基本上相当于亩产翻番,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四川从清朝开始。实际上就以一省支撑西南三省,如果产量再翻一倍,那也就意味着四川一省的粮食就能够供应半个中国了,像刘湘他三叔那种地主恶霸得发成什么样子?

  “当然,这种种子产量高归高,退化速度也是很快的,简单的说就是只能种一茬,如果还想保持这种产量,第二年还得用新种子。”杨丰奸笑着打消了刘湘的邪恶念头。

  也就是说如果刘家用杨丰的种子,那么就得年年用他的种子,一年不用立刻被打回原形,这就等于把自己的脖子送去让杨丰掐,不但是杨丰,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一个个看杨丰的眼神警惕了很多。

  “诸位不必多心,我是一个商人,你们总不能让我无私奉献吧?再说我们之间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利益冲突,说句不好听的,从土里刨食我还真就不屑于干。”杨丰奸笑着说。

  种子控制同样是一个手段,高产种子的确好,可是它一旦推广开,也就等于把四川绑在了自己身上,如果华北真出现危急时刻,哪怕为了保持以后的粮食高产,川中诸侯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刘湘也明白这样会对杨丰形成依赖,可这产量翻番的诱惑是在太大了,任何有理智的人都无法拒绝,就像杨丰所说的,双方之间也不可能有利益冲突,他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对四川的地盘感兴趣。

  “杨老弟!”刘湘很感慨地说了一句,然后挑起了大拇指。

  一切都谈妥以后,杨丰把那些已经到重庆的德国工程人员请来,然后由重庆市政府派人陪同,开始进行考察发电厂的具体位置,与此同时又从美国和德国同时招募钢铁,铁路方面的工程人员,准备发电厂,铁路,钢铁厂三个项目同时开工,至于稀土生产,这个就比较麻烦了,这方面的技术他是不准备透露给任何人的。

  但问题是他可以从现代买来提炼技术,但怎么把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这一点就不是他一个三流专科毕业生能够解决的了,必须得找一批真正的专家,而且还必须得是中国人,而且还必须得是不会往国外跑的中国人,后者倒是没什么问题,现在国内的科学家都是从国外怀着一腔报国热情跑回来的,跟后世那些一心往国外跑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