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0章 感受历史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绝对是个货真价实的宝库…”

  还是个几乎不设防的宝库!

  围栏是样子货,跑进来之后才发现那些围栏是只有“栏”,而没有“围”:东边居然有羊群在吃草,因为那边根本没围栏。

  样子货都没完工,除了那座近乎孤零零的博物馆和极少数民居,这一大片就是个开放式的牧场。

  根据大胡子的介绍,近几十年来这里根本不存在盗墓,不过根据69年那次发掘的发现判断,倒是有些墓葬在古代时就遭到过破坏,但也不是所有墓都被盗过。

  盗墓,全世界就两个地方的最猖獗:华夏与埃及!

  不过想想也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历史与人口密度,华夏同埃及地底下的墓葬多,世界其它地方就算多,但貌似厚葬习俗不发达。

  尖帽塞人玩的是厚葬,可他们的墓葬引起考古界的注意时间不长,古代那会就算这里不缺游牧民族出没,但还是地广人稀的典范。

  塞种人的历史是缺失,无数曾经在这里出现的民族、部落压根没了历史,也不知道塞种人的丧葬习俗。

  除了真的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就算古人也不会打这边墓葬的主意。

  再说了,后来占了这里的那些个游牧民族很可能都不知道矮矮的、近乎被时间摧毁完的封土堆下边是墓葬。

  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挖:“金人”不是到处有,挖出点废铜烂铁卖谁去?

  没文化也就没了玩古董的基础,更没那个市场。至于苏联时代,呵呵,就像华夏改革开放前,除了国家考古,傻子才去挖坟!

  ……

  转了一圈,张楠还是有点感叹:“可惜!”

  “可惜不能用挖掘机挖?”查里兹-塞隆在一边打趣。

  “这里用不着挖掘机,没听他们说这里的墓都比较浅,塞人不像匈奴那样喜欢挖深坑墓。

  就是时间有限,没得在这边多住几天,不只塞种人在这边待了两三个世纪,连十三世纪蒙古人的遗存都有。

  一层套一层,一层混一层,要是慢慢挖段时间研究…呃,探索一下,一定很有点意思。”

  是没时间,这次能在这住上四五天就很难得,这里可是中亚核心区,没事谁会在这里多待。

  外边逛了一圈,又去那座白色的博物馆内看了看:这座博物馆就是个样子货,有人住在这看门,但一年到头也就对外开放几次,平时并不对散客开放。

  再说…这也没什么散客。

  就算有人来,那也是学校一类单位、团体组织的参观,比如阿拉木图那边在每年夏季就会组织些人来这边参观。

  平时就关着,看门的工作人员是一家子当地人,把这附近这一片区域当放羊、放牛的牧场了。

  馆藏文物级别就一些陶器、铁器、简陋的铜器,还有些实物与古代生活场景的复制品,包括那具“金人”。

  模特戴着尖尖的高帽,上衣、裤子、靴子上嵌满了金光闪闪的“金片”,很夸张,很亮眼!

  这些金片当然是假的,复制品的片片上应该是镀了某种金色的化学物质,看着略微有点怪怪的,估计同真正的黄金没有任何关系。

  原品在阿拉木图的博物馆里,算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国宝级文物:可惜,塞种人无文字,永远不会有人知道,那套镶缀了4000多片黄金的衣服里的人骨叫什么名字。

  穿着这样华丽服装下葬的王者,连个名字都不留下,可悲!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