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6章 妥协与退让_我必将加冕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森已经派出哈罗德基金会的会长——真正的会长,不是伊恩·克莱门斯假扮的——担任使者,与那五个殖民地商讨加入“反抗帝国统一阵线”。

  条件也非常优渥:不需要出兵,不需要关税均等,没有驻军,只要肯接受煤矿银行—现在是新大陆银行了—外加新大陆公司入驻,并且公开宣布加入阵线就可以。

  只要点头同意,冰龙峡湾与自由邦联已经谈妥的牲畜,贵金属贸易,就可以无条件向这五个殖民地开放。

  反正安森看上的也不是他们那点儿矿产和木头,单纯只是把更多殖民地绑在战车上,让帝国的皇帝在反扑时更加投鼠忌器而已;顺便还扩大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新世界的殖民者的开拓思维,基本都还处于“殖民1.`0”时代,即通过几个人或者大大小小的拓荒团,拖家带口的奔赴荒野,开发尚未被人控制的处女地为主。

  这种做法成功率低,见效慢,风险高,即便最后项目顺利成功,想要收回成本的周期也十分漫长,更不用说盈利了。

  好处则体现在拓展了蓝海,属于开创性经济,且成本不高,哪怕小团体甚至个体户成功率也不见得比大型组织低,天然的适合那些没什么本钱,更不怕死的创业者。

  但在肥沃的殖民地基本被开发殆尽,很难再有什么增长的现在,像安森这种资本雄厚的殖民者,完全可以倚靠势能积累,在关键路径完成价值转化,对不同区间进行深度串联,找到最合适的引爆点,最终实现结果导向,成功进阶“殖民”。

  说人话,就是用更高级的“玩法”,将其他殖民者拓荒的殖民地变成自己的财产。

  比如开拓殖民地需要拥有武装力量的保护,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原材料需要运输,那么新大陆公司的“射击军”就能提供服务;穷到叮当响的殖民者们需要项目启动资金,需要购买像食盐和铁锹等他们殖民初期无法简单获得的必需品,一笔利息不高的贷款显然很能排上用场。

  到最后,如果殖民失败人财两失,缓则罢料;但如果成功,无论是最开始的贷款,还是后期对安全保障的需求,新大陆公司和银行都能源源不断赚走他们辛勤劳作换取的财富。

  哪怕是那些财富…像牲畜,农产品还有矿石,又要卖给谁呢?谁拥有新世界最大的定价权,又能拿出充足的资金收购这些东西呢?谁又拥有足够的武力,确保他们的劳动果实能安全售出呢?

  一边努力还贷,一边还得购买“安全保障”服务的殖民者们,看似是自己在给自己打工,靠血汗打造未来;实际上他们自己带那些被开拓出来的殖民地,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大陆公司和新大陆银行的“优质资产”。

  而在这个过程中,守备军团司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