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3.蜀锦瑞兽一百文的世道_大隋说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期待喜色。

  而有的人则满脸忐忑。

  拎着的包里能看出来,都是些散碎的东西。

  估摸是怕家里人不满意。

  更有人干脆就是两手空空,满脸晦气或者懊悔的沿着官道走着。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赌档里输了银钱。

  把本该留给家里过年的钱,丢在了庄家的手上。

  一条路,世间百态。

  唯独不见乱世即将到来的惶惶。

  有时候,甚至李老道觉得……这座洛阳城与这乱世是割离的。

  如果他是个不通历史之人,来到这里,恐怕还会觉得江山社稷,国泰民安。

  而走着走着,他便发现官道宽了许多。

  也变得愈发整洁了,看起来就像是刚打扫过一般。

  下了山坡,来到了一条岔路时,他微微露出了惊讶的模样。

  左面的官道,看方向,是继续往西。

  这条来路,李老道走过。

  便是过侯马入龙门时的官路。

  他来的时候,就是打这条路来的。

  在这条岔路上问了人,确定了洛阳城北邙山的方向。

  而当时对另外一条道路,他并没什么关心,只是觉得比平常的官道宽一些。如果不是人告诉他洛阳怎么走,他指不定就沿着这条宽绰的道路走了。

  这条路,是通往伊阙的。

  伊阙龙门处,有二仙拱卫。

  一曰龙门山,二曰香山,在风水上来讲,此乃龙脉护法坐镇之处。

  这是他听一些看官闲聊时知道的。

  而那位鼎鼎大名的天下第二,道门魁首降真灵尊的道场,便是在龙门山。

  原本,这里在北魏建造之初,雕刻的皆是佛陀。可自从隋文帝得了天下后,便为张道玄征伐数万石雕匠人,改成了仙帝降临的道场。

  国师为护法。

  护佑大隋风调雨顺。

  你还别说,自打国师上台来这些年,虽然大隋偶有洪灾山火,可真正意义上涉及到全国的自然灾害几乎没有。

  在李臻这虽然觉得扯淡,可偏偏其他人却都笃定此中必有国师之功。

  龙山位于伊水北侧,而李臻今天要去的,则是伊阙南边那处……仙家居所。

  那位仙家,在他刚才说完书打听的时候,从各位看官嘴里得到的消息却极为有限,只是知道那座静真宫同样了不起。

  可具体怎么了不起却又不知道。

  只是皇后娘娘总去。

  至于为什么香山之上的静真宫宫主能和国师同称“二仙”,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臻有心问,人家不知道,那也没办法。

  总之去看看就知道了。

  不过,此刻让他惊讶的,并不是他已经瞧见了静真宫。

  这条路离伊阙还得有一段路。

  大约三四里的模样。

  真正让李臻惊讶的是眼前的情景。

  瑞兽。

  石雕。

  两排一模一样的石雕瑞兽每十步两座,一路延伸到了地平线隐没处。

  在这残阳之下,每一尊瑞兽的脖子上都悬挂着崭新崭新的黄色丝绸,丝绸首尾相连,一端起始在第一对瑞兽脖子上,朝着下一尊链接,而两尊瑞兽的中心点,丝绸打结成了一个绣团的模样。

  仿佛一颗盛开的黄牡丹大球蓉。

  李臻不太懂石雕。

  甚至分不太清汉白玉和石英石的区别。

  所以,他不太懂这些瑞兽刨开人工成本后价值几何。

  但他认识那些黄色丝绸。

  那是蜀锦。

  诸葛亮曾言“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蜀锦。

  自己做衣服的布庄里,架子最上面的那几匹蜀锦便是布庄的看家之宝。

  李臻问过一嘴多少钱。

  得到的回答是“上好的蜀中云薄锦。千丝成密,水泼不殷。一尺,五十两”。

  而眼下……

  蜀锦组成的厚重之黄,向着远方蔓延了不知道多少里。

  没来由的,他想到了一件事。

  在且沫之时,娥女把自己卖了。

  卖了一百文。

  而这些黄稠……

  又能买多少个娥女?

  一时间,铁证如山的世道竟然让道士有些失言了。

  还真是讽刺至极。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