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论兵、吏治与兴农! 3/10_大唐:科举之后,我被李二盯上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很多人都以为杜牧这首《江南春》中对寺庙的数量描述是虚数,是诗歌常用的夸张手法。

  但其实,四百八十寺,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南史·循吏列传·郭祖琛传》记载,都下(金陵)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南朝寺考·序》记载,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乃有七百余寺。

  不过金陵一郡之地,就有寺庙数百座!

  大唐十道三百余州一千五百余县,又能有多少寺庙!

  这些寺庙又能给大唐增添多少财富,带来多少人口!

  秦川相信这笔账李世民算得比自己更清楚。

  写下灭佛能给大唐带来的好处之后,秦川看向了第三张试卷的试题:

  论兵。

  科举考试出现论兵这样的试题,其实在唐代并不是什么怪事。

  不像后边的某些朝代,重文轻武、以文抑武,在大唐文武其实是不分家的。

  在古代,本来顶尖的士人就应该是能兼资文武、出将入相的。

  春秋战国以来的‘卿’,本就是在平时辅佐国君治理国家,在战时辅助国君指挥军队作战。

  在大唐,自大唐皇帝李世民以下,大唐军神李靖,名将李绩,都是马能征战,下马能安民的。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这些大唐有名的宰相也都是文韬武略的大才。

  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看到这个试题,秦川不由一笑。

  他刚刚为大唐攻打突厥想好了后勤的来源,没想到紧接着来了这么一道试题。

  秦川随即提笔写道:论东突厥可战之处!

  “东突厥久犯边塞,乃我大唐心腹大敌......”

  “其一,梁师都覆灭,华夏一统,攘外已然安内,突厥无内应之贼,而我大唐下一心,可倾举国之力与之一战!”

  “其二,西突厥内乱自顾不暇,若大唐攻取东突厥,西突厥必定不能相救,东突厥无外援......”

  “其三,颉利残暴不仁,族内不能容忍突利、拓设、欲谷设等突厥贵族,族外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草原部落相继背叛......”

  “其四,今年我大唐天寒早来,河南、河北两道大霜,霜灾自北方来,草原必定大雪,突厥损伤更重......”

  “其五,自隋末以来,天下战乱,汉人逃亡草原人数众多,大军出塞,可引为向导......”

  “......”

  作为穿越者站在帝视角,秦川有条不紊地将自己所了解的大唐对战东突厥的有利条件全部书写下来。

  答完这道策论之后,秦川深呼了口气,看向了下一道试题。

  吏治。

  对秦川来说,这也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考题。

  唐朝对考核官吏虽然有标准,但标准其实是比较虚浮的。

  《旧唐书·职官志》记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