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章 一个鬼子也不留_抗战最牛山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狙击手。

  他大声地吼叫着发布命令,日军士兵们边打边向汽车后面撤退。

  高寒等人利用日军短暂的混乱,不断地开枪射杀,在日军退到汽车后面之前,又干掉了五名日军。

  这次负责护送物资的日军,一共有51名,在刚才短暂的战斗中,已经被击毙了19名,其余的32名日军躲到了汽车的背后。

  他们架起两挺歪把子机枪,疯狂扫射,其他的日军士兵,也纷纷开枪,压制着高寒等人的火力,几名掷弹筒手和一门迫击炮,已经做好了射击的准备。

  日军的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超轻型迫击炮,主要装备二战中日本军队,口径在50MM以下,单兵携带,不占编制。日本掷弹筒口径50毫米,有两种型号。

  主要区别在于抛射筒长度,侵华日军主要装备抛射筒为毫米的掷弹筒。

  掷弹筒是一种十分轻便的支援火力,训练有素的射手,可以在350米以内进行精度很高的射击。重点用来对付敌人的机枪、和躲在掩体后面的人员。

  迫击炮的杀伤力就更强了,高寒等人是利用天然遮蔽物当成掩体,无法抗衡敌人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火力。

  日军指挥官忌惮对方的神枪手,他躲在汽车的后面,利用车厢与车头之间狭小的缝隙,观察对面的动静,为掷弹筒兵和迫击炮手指示目标、提供射击诸元。

  按照与高寒事先商定好的作战计划,郭恒明望着撅着屁股背对着自己的日本兵,率先扣动了扳机,同时大喝一声:”开火。”

  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十几支步枪一起喷吐出了火舌,朝着毫无防备的日军喷涌过去。

  第一轮火力袭击,被重点关照的日军指挥官、迫击炮手、掷弹筒兵和机枪手,就全部倒下了。

  剩下的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惊慌失措的日军士兵,在60米的距离上,被当做活靶子,一个个地击毙了。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公路上再也看不到一个拿枪的日本兵了。

  郭恒明跳出了掩体,大喊一声:“冲!”

  率先向公路冲去,队员们也呐喊着,一齐冲了下去。

  高寒等人听到郭恒明等人的喊声,也冲下了公路,不过他们行进的速度很慢,警惕地搜索着日军的残余。

  郭恒明等人冲上了公路,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那些鬼子补刀。

  按照高寒的要求,在战场上遇见鬼子,无论死活,都要在鬼子的胸口部位补上两刀。

  队员们都恨透了日本鬼子,那些来自川军和晋绥军的战俘们,他们在战俘营中受尽了日本鬼子的折磨。见到了鬼子毫不领情地上去一阵乱刺,每个鬼子的身上至少被刺了五六刀。

  尤其是张全,他的全家都死在鬼子手中,原本一个和睦温馨、好端端的家庭,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只见他睁着血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