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09章 大型服务器_逆流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大的帮助的。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IBM的电脑业务和天音集团的电脑是处在一个竞争关系的,所以从这1点上来说,段云是不可能帮助自己的业务竞争对手的。

  不过IBM的业务项目很多,除了个人主机电脑之外,他还有很多的其他业务项目。

  其实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IBM以大型机及其软件为主营业务,这些近乎垄断的业务每年能够创造40亿美元的利润,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

  但是后来,计算产业的发展则完全出乎IBM的预料。

  90年代,IBM投巨资率先开发了个人计算机,但可惜的是,它并未预见到这种个人计算机成长的潜力,没有预料到这些计算机有一天可以代替IBM具备竞争优势的大型机和微型机。

  当IBM回过神来时,却没能控制住PC最有价值的两个关键部分——操作系统和计算芯片,前者由微软控制,后者则由英特尔控制。

  整个90年代,在兴起的PC计算浪潮中,IBM眼睁睁地看着英特尔、康柏、苹果公司、太阳公司、惠普、微软等迅速崛起,而自己只能吞下战略决策失误的苦果。

  1993年,IBM陷入巨亏,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机构臃肿,步履蹒跚,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将其描述为“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

  也是在这一年,IBM历史上的传奇CEO郭士纳进入公司,开始了为期9年的公司再造。

  在郭士纳的带领之下,IBM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大象再次跳舞,成为IT服务、硬件、企业软件以及定制设计和高性能电脑芯片行业中的老大。

  所以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现在其实已经在逐步边缘化,尽管依然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因为并不掌握个人PC电脑最关键芯片技术以及操作软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IBM在个人电脑业务上更像是一个组装的经销商,大半的利润被微软和英特尔分走,电脑业务形同鸡肋,就像是IBM给这两家公司打工一样。

  所以思维敏锐的郭士纳再发现其中的问题之后,他开始将公司的发展重心放在了其他业务上,尤其是大型机服务器以及软件项目,在过去的两年逐步成为了IBM新的利润支柱,个人电脑业务依然存在,但其中的很多核心骨干已经被调到了其他部门。

  所以郭士纳真正想要和段云合作的,还是他的大型服务器和软件项目,当前中国发展很快,互联网也刚刚进入中国,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把IBM的服务器和软件业务引入到中国,就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且凭借IBM在这两个项目上的巨大优势,完全可以在中国市场分得很大一块儿蛋糕。

  而这件事也提醒了段云,其实天音集团对大型服务器和相关的软件应用也有的很大的需求,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国内对服务器的需求是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大,但是天音集团没有这方面的业务,也对也缺乏相关的技术积累,如果能够和IBM合作,肯定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相关的技术和利润,这绝对是一件有重大意义且双赢的生意。

  请收藏:https://m.yuzhaif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